昨天我们这里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跳楼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如此差?

游泳要在水里学,没有水,游泳学得不好是理所当然的。

第一,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的确好得多了。父母一个月赚几十块钱,每餐都不能保证有肉甚至有干米饭的时代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

那个年代,左邻右舍时不时就有人死亡。小学同学里几乎肯定有活不到成年的。每个村、每个镇、每个厂区,都会有被叫做“疯子”、“大傻”而说不清真名的精神病患者或者痴呆患者在路边冲人傻笑。更早的年代那就更惨烈,各种意外死亡、失踪就更多,生活温饱的可能性更低。

相比之下,考试没考好,被人骂了几句,这都是非常日常的事,几乎没人会放在心上——会放在心上的,早祖宗八辈就亡了,被人批评几句就要死,顺治年咋过的,道光年咋过的,太平天国咋过的,光绪年咋过的?抗战咋过的?……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哪怕一丁点基本认知,都知道要脆弱也轮不到ta来脆弱。

第二,现在的社会生存方式隐私性很高。以前在一个村子里家长里短,的确是很八卦。但八卦的一大好处是别家的风光你知,别家的困窘你也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于是你这本难念也就一般难念了。

现在隔壁左右最大的接触就是在地下车库看到对方鲜衣墨镜面无表情开着自己的volvo SUV出门,或者碰到对方的父母领着小娃在花园里跑。除此之外最多就是朋友圈业主群偶尔看到谁吵几句。

只有风光可见,没有困窘可睹。于是只有你家有难念的人经了,你要一起长吁短叹都找不到同病相怜的真人。

只有唯恐天下不乱,中国不垮的网军和流量鳄鱼是你的新知心人,ta们只会在你耳边念“错的不是你,是整个世界”这种有毒的屁话。

所以,你连脚都没打湿过,甚至都没见过人游泳,你的游泳技能当然稀烂。

这本来怪不着你,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你要把你脆弱的原因推到“世道严酷”上。

老一辈听到这种鬼话就会对你丧失一切同情。

本来你的问题无非是没工作、没人指点、没人给你订单、没人接纳你,这些资源对这些已经站稳脚跟的社会成员来说都不是问题——总不是要找人来工作的?总不是要接纳某些人的?总不是要培养几个新人的?订单总不是迟早要给几个新供应商试试的?

但是一个人,自己因为时代原因而脆弱也就罢了,还要完全不顾事实的把自身脆弱的原因推卸到“时代残酷“上。

可笑,我们都是四五十年一路亲身过过来的,这个时代“残酷”?

这个时代还“残酷”?行,你说“残酷”就“残酷”吧,都是“个人观点,无所谓对错”。

但是,同样的工作机会、订单和指点,我认为还是拿来培养那些不这么归因的新人为好。因为这些人很显然的要比“时代残酷论”者更承担个人的成长责任,显然的更不容易浪费机会。

谁不希望同样一百万的单子,做完之后多出一个可靠而优秀的供应商?谁希望单子不但做得稀里哗啦做完之后对方还觉得“给我压力太大了”要回家抑郁两年?

任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不要只在一个所谓“纯学术”的虚拟空间里寻求,它必须还被同时放在“它将如何影响我自身的生存”的现实空间里用放大镜盯着考察。

前者的使命往往不是给你“正确答案”,而仅仅是给你“若干不为错误的候选结论”,真正决定你应该选择哪个结论的是第二层面的讨论。

只是这个安排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当一个人思维能力孱弱、思想幼稚、意识狭隘的时候,学术空间的探索ta常常只能摸索到一个候选结论,导致在第二现实空间的表决时根本没有可选择的余地,而就这唯一的一个所谓“候选真理”,本身都还是站不住脚的残次品。

只能被迫咽下唯一的残次品,而且是不断的反复强咽,是人一步步滑向生存危机的思想机制的本质。

而导致人思维能力残疾,沦落到每次都只能强咽唯一残缺答案的祸根,就在于人的ego——那个自义道德虚荣。

任何结论只要隔着十万八千里暗示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当事人都不会等到它形成可供审思的表达就在草稿阶段把它撕毁了。所有的智力资源都专注在寻找“错如何不在我身上”方向的结论。

这经常导致寻找结论时的基本逻辑上的困难,导致哪怕拼凑出一个都千辛万苦,当然是勉强拼凑出一个能骗得过自己的就赶紧收工了。

得到的当然就是这种“唯一残缺候选”。

以前你不知道,现在你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