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太过清高,不食人间烟火而又自卑怎么办?

清高这词完全被污名化了,今天我们好好说一下什么叫清高。

先来举个清高的典型。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晋书·陶潜传》

这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堪称清高一词的“定妆照”。掷地有声,历经万代而不绝响。

再看一位: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晋书·嵇康传》

这一位,清高之名响彻古今,一曲广陵散千古绝唱。

这两位,堪称清高二圣。足够典型了吧?

后代谈清高,言其为“魏晋风度”,称慕之、褒扬之、艳羡之、心向往之。羡慕的是什么?是这份无拘无束、无畏无惧的潇洒与自由。身不名分文,器可傲王侯。这是多少青少年——乃至所有人都向往的境界。

放心,这绝不是一个错误的追求。

它的问题是,你不能只把眼光注视在这个“可以傲王侯”上,你需要弄明白清高的全部含义、完整架构。

其实,陶渊明、嵇康真的是脾气不好吗?你仔细观看,会发现他们朋友满天下。无论贩夫走卒、村夫乡妇、名士鸿儒……什么层级都不缺朋友,甚至称得上人见人爱。ta们的坏脾气,有一个专门的指向——看清楚,仅仅指向自认为优势在手、对方理所应当屈从的权贵、豪强、团伙。指向有恃无恐,等着别人来“合”的群。

它不指向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不指向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不指向弱者,不指向愚者、不指向贫者。所以,它才叫风骨、气度。所以它传了几千年,在老百姓眼里一直都是好品质,是高贵、尊荣的东西。

此其一。

其二,要提醒你们注意一个“巧合”。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嵇康打铁。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种地。

他们为什么敢于清高?因为他们直接和事物打交道获得生计。只要手里的铁锤和锄头不背叛,总能打出好铁器、种出好粮食。我的生活来自市场直接认可的劳动,所以我不食嗟来之食,不必为了谁喜欢或者不喜欢我而忧虑忌讳。

这才是清高的底色,是“完整的清高”的核心。

总结一下——

1)清高并不等于不合群、不随俗,清高仅仅指向不受胁迫。夫清高者,自守也。

清高并不妨碍——也根本不该妨碍——与任何对你无胁迫的人友好交往。陶渊明、嵇康朋友多得很,日程表都快排满好吗。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它仅仅只是“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坦然的拒绝一切同流合污”的自然表现。

2)清高的人自食其力

我是价值的创造者而不是消耗者,这就是我无法被抹杀的存在资格。

注意这不表示不需要与人分工合作。我非常擅长做包子,但我还得和做面粉的、养猪的合作,不然我这个包子做不出来。但是只要是做面粉、养猪的,我都可以合作,我都能让他们的猪肉和面粉凝结出更高的价值来。

有合作,但仍然是自食其力。这种自食其力其实未必需要是体力劳动,也并不见得一定是通过市场交易。举个例子,接受民众自愿施舍的印度苦行僧,也同样可以看作自食其力。自食其力的边界是不强迫、不掠夺、不出卖人格尊严

不以恶为业。

“清高”为什么被中国代代推崇,以为美德,甚至被视为精英必备的操守?嵇康自己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里可以一窥端倪: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看明白了吗?

清高的关键意义,在于能使老、庄亲居贱职,而使惠、朔安乎卑位。

至圣先师,不羞执鞭。

清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性,是使精英从对名利地位的强迫性追求中解脱出来,去担当贱职、卑位,从而使得社会循环的每一个角色都能有充沛而可靠的人力资源。而不是“有本事的都在争王位,所有其他的事都是没能力、没原则的人在做”。

换句话来说,真正清高的人身在“卑位”、“贱职”,绝不是“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而是可以安坐冷板凳,做好自己手上的“贱役”,依然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

在大山里无名无姓的做好自己的计算,造好氢弹;在地里种好水稻,育出好种;在厂里车好零件,装出战机;在学校里教好学生,培育人才。不觉得“屈才”,不觉得“悲愤”,不捶胸顿足要“阶层跃迁”。这才是完整的清高

它不是坏事,恰恰相反,它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之道,世上最宽的幸福道路之一。你只是需要完整的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