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本都在做什么?真的就等着剥削工人,拿钱吗?资本家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发现很多人对资本家身份的定义并不清楚,常把资本家看作“老板”的代称。
这是错的。
资本家,是指以出借资本来分享利润的人。
资本家并不参与具体的生产决策,ta们只作出向谁投资、投多少资、以何方式投资这三种决策。
当一个人既给出资本,又直接参与生产决策——生产什么产品、出售给何种客户——的时候,ta将从资本家身份之外额外获得一个新的身份——企业家。
企业家和资本家不是一回事。
企业家考虑的是召集人力资源、获取专业优势、市场法规、存货、成本、市场、产品特性、组织法则等等与生产有关的要素。
而资本家考虑的是募集资金、资金成本、资金风险、资金利润、汇率、所得税等等与资本有关的要素。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有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长期浸淫,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格。
而且从种种社会实践看,这两者也最好有所区隔和分离。
资本家的价值观,是以“赚到钱”为诉求。
企业家的价值观,是以“做成事”为诉求。
资本家一般是有突出交际能力的会计师、政治家。
企业家一般是有突出领导能力的工程师、指挥官。
事实上,现代公司制度里尝试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首席执行官之间建立区隔,就是为了将资本家和企业家这两种复杂的专业互相分离,以便于解决“一个企业家却没有资本”和“一个资本家却没有生产技能”的瓶颈。
说到这里你会明白一件事——中国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因为基本没有实现这种资本身份与企业身份的分离,实际上同时兼有双重身份。
而在这双重身份里,除非ta本人除了投资自己的企业之外还拥有其他自己仅投资、不直接经营的企业,那么“资本家”的身份是次要的、企业家的身份是主要的。
如果ta的企业是五十人以下的小微企业——注意这不表示营业额或者利润一定很小,比如某些著名的设计事务所、研究机构等,那么可以说ta的“资本家”身份更大概率的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人脑子里很少想到那么多资本的事,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代码、零件、受力分析、成分、流程、规范。
很多人会觉得似乎“资本家统治着这个世界”,其实这根本不是世界的真实图景。
所谓生产力要素,就是离开了生产循环就无以为继的那些事物。在这些要素之中,谁比较稀缺,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
而世界正在逐渐滑向资本不稀缺、而人才稀缺、思想稀缺、独特性稀缺的方向。
——尤其是在整个世界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化,金融服务会日趋向“一般公共服务”的方向演变的前提下。
何谓金融向“一般公共服务”演变?这是指资本的提供方越来越多的来自国有银行机构、来自公有资本。公共资本不但渐渐在全社会资本构成占据主要份额、并且在政策上也开始逐渐享有越来越突出的优势地位,以至于“富甲天下”离“富可敌国”越来越遥远,最终将渐渐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没有任何有集中性的私人资本所做的投资规模最终能与公共资本所做的宏观投资相比,在后者面前,前者将不可避免的侏儒化,并最终不可避免的附庸化和边缘化。
说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
要去羡慕企业家,不要去羡慕资本家。
要追求做个企业家,不要去追求当个资本家。
前者会被历史的潮水托起,而后者会被历史的潮流埋没。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