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应该大量制造航母?
很多人被美国、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荷兰的成功晃花了眼,误以为成就世界帝国必须要是强海权国家了。
实际上海权国家将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只是短时间内的一个特殊现象而已。最终历史还是要回到它的常态——陆权国家统治大陆,海洋重回沿岸和平割据状态。
地球的地理构造的要害是——毕竟亚欧非三洲是一整块大陆,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是人类绝对的人口和文化中心。
只要这一点不变,陆权国家作为人类文明的中心的基本格局就不会有真正的改变。海权国家无论怎么活跃,也只能享有短暂的技术代差带来的黄金时代,而且必须要基于这种基本体认去提前铺垫好自己的退场。
否则,如果发生“硬着陆”方式的退场,对海权国家的后果可能是难以承受的。
一个新的发展是,陆权大国可以在自己的沿岸撑起最宽1500-3000公里的保护伞,将海权国家的海军毫无悬念的拒止在外。做不到这一点的小国家也会自然各自倒向自己临近的陆权大国,通过军事合作条约、出租基地获得由大国分享的拒止能力。
而亚欧非大陆的海岸向外张开3000公里拒止线,足可以将世界绝大部分的资源、人口、航道置于自己不容侵犯的羽翼之下。进入这一区域的舰只如果被证实是敌意的,无论如何也抵抗不住四面聚集而来的路基导弹和空军的饱和攻击。
想在这个区域内攻击陆权国家的货船而不付出代价近乎于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航母战斗群也不行。
航空母舰这类水上兵器并没有太长的历史寿命了。预计不过百年之后,水面舰艇的军事用途就会走向终结。
眼下急用,造到足用即可。
造得太多,没有意义,而且挤占将来空天部队以及太空部队的预算。
即使美国,再过不到三四十年,也将裁撤大部分舰队,因为路基导弹部队和路基空军的拒止能力太强,而且霸权崩解、世界多极化之后,各陆权强国及其附庸国的海岸一千五百公里范围都将成为绝对优势区域。在战时派遣载人平台进入这些对方占据绝对制海、制空、制电磁权的区域,恐怕是违背军事伦理的。
水面舰艇的安全生存区域是离所有非盟国海岸均1500公里的剩余海域。把地球的全部水域面积都去掉1500公里,各个大洋会缩到多小,你们可以看一下————太平洋都会缩到只剩下里海的大小。何况再过二十年,这个数字将不再只是1500公里,而是3000甚至5000公里。
五洋虽大,却无可立锥处。
任何水面舰队都无法顶住由大量天基星座分米级定位导航的,来自路基的近乎无限量的武装无人机和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人家是陆基的,后面可以修一条专业铁路从流水线直接送到发射阵地,制造速度甚至可以压倒发射速度——造1000枚中程导弹比造一个航母战斗群快太多了。
水面舰队拿什么顶?锅吗?
布设在大洋上的舰队,只能无人化后当作准备弃守的无人自动化浮岛。派人驻守,在战争情况下是不人道的。
问题是,同样要派遣无人机,为什么要用水面航行这样低效的手段?
所以,我相信中国航母舰队的峰值不会超过五艘(训练舰不算)。
而且应该在二十年内就结束再造新舰了。
而且,从2030(甚至早至2025年)开始,就会开始向载人/无人舰混编舰队转变。
航空母舰的意义会迅速消退,直至消失。
下面的标尺都是三千公里。看看清楚陆基反舰导弹射程分别达到3000公里和1500公里的时候太平洋上的绝对安全区有多大。
这没有计算空射型。
下面是射程2900公里得DF-26反舰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考虑了地球曲度):
卫星对航母的光学侦查能力: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