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啥时候能达到发达国家?

中国其实离发达国家很近——甚至实际上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一些名义上的发达国家。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理解中国走向发达国家的逻辑。

这个逻辑和西方国家是截然不同的,也是中国人缺少“发达感”的要害所在。

这个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作为全民所有制国家,中国有意的将社会财富集中在了公共财富部门

如果只考虑“是否仍需从你的私人账户里支付额外的金钱”,那么作为一个中国的国民,你其实在“免费”的享受大量的超一流的公共服务。

譬如,即使你账户里没有余额,你门口的世界第一流的市政道路和大量的国道,可以随你走;

环境治理的成果,免费供你享用;

每年上万亿建设的军队、警察、司法队伍,对你实施保护;

监狱系统免费为你隔离危险;

全国的博物馆,免费供你参观;

等等等等。

某些服务需要你再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实际上给予了你大量的补贴。

例如,教育、医疗、高铁、电网、高速公路。

这种公共财富的复杂效应还体现在一个曲折的方面——

你网购的商品,享受了高速公路、货运铁路、航空网络的建设成果,所以你的包裹运费才这么低。

与你合作的同事们,他们的技能也大量的依赖于享受补贴的高等教育,所以你才得以如此廉价的享受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协作成本。

可能你一天都没进过医院,但与你密切交往的所有人享受了医疗服务,通过ta们自身的健康,你享受了一个健康稳定的卫生环境。

可以这么说,在西方逻辑是这样的——三个人合作产生一百元价值,这三个人全分了。

然后这三个人再彼此商量要凑多少钱给本地区请警察、请消防员、请老师……

但在中国,这100元在进入你的个人口袋前一开始就被拿走了很大一部分,去投入在了全民共同财富上。例如南水北调工程、高铁工程、三峡工程、人民解放军……

看似这只是一个计提先后问题。

但要害在于西方的逻辑里,公共财产是首先被私人瓜分到零,再由私人让渡出来的。

而在中国的逻辑里,除了明确在你名下的存款和经由购买、租赁获得的使用权之外,全部的一切都属于公共财产。

这导致中国在进行公共投资时有大得多的空间,也有宏大得多的成效。

南水北调、藏水入疆、西电东输、东数西算、高铁网络、高速路网、水利建设、沙漠治理……

这些全国性的工程,在私有制国家制度成本基本都高到会轻易吞吃掉投资收益,从而根本不可行。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优势,年复一年积累着难以想象的公共财富。你的银行存款的积累速度远远没有这份公共财富的增值快。

更不必提这些项目还会发生加成效应。

单独的高铁,和高铁配合上相应规模的水利建设、电网建设、电信建设……获得的额外加成效应是惊人的。

除了你银行里的的存款,你还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切公共财富的平等所有权。

你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大家族领月钱的子孙,看似零花钱很少,但其实你住的那个大观园极其奢华值钱。

别看你一个月就一百银子,但是这份锦绣家业是你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几乎不接受外来移民但却并不在乎从内向外移民的原因。

因为当你移民时,你其实只带走了你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及其孳息,你带不走这份家业

而当你想从国外移民进来时,你只带来了你的零花钱(还全存在你自己的零花账户里),你却突然因为获得国籍而平分了一份家产

这份家产远比你带来那份零花钱值钱得多。

甚至可以说,都不存在一种计算工具可以有效的衡量这份全民所有的财产的具体价值是多少。

因为随便抽出几样来都是无价之宝。

4000年的群体智慧积淀,值多少钱?

无价——有钱也没处买。

这个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值多少钱?

无价——有钱也没处买。

这个主体民族占绝对多数、主流意识形态占主体地位的社会结构,值多少钱?

无价——有钱也没处买。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中国是无法降低移民门槛的,这份财富的分享权,几乎只能由通婚、出生和为中国出生入死来获得。

顺便说一句——超过一定的历史临界点,放弃中国籍去换西方国家的国籍会是一件事实上得不偿失的的愚蠢行为。

而这个临界点已经非常近了。

回到本题。

如果我们将一个人的总财富视为其个人总资产和社会公共财富份额之和,那么因为全民所有制的关系,一个中国人会在个人总资产远低于一个美国人的前提下和后者拥有实际上相等的总权益。

如果这两个数字相等,一个中国人实际上会比美国人富有。

因为从公共财富的角度,中国要比美国富有

而且因为全民所有制移除了国土建设的制度障碍,这份财富还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继续增长,直到把美国远远的甩到身后。

此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美国通过美国的霸权从世界公共财富中分得了远胜过中国的份额。这是每个美国人所分享到的美国的公共财富中一个非常大的部分。

但这个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而且改变得很快。

简而言之,中国离发达国家的距离远比人均总资产所体现出来的小,而且还在迅速的缩小中。

建议现在小于18岁的中国公民不要计划改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