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造出很多高精尖的武器,那么中国可以造出好的基础武器(比如步枪)吗?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远程狙击步枪比突击步枪更“高级”,所以设计上肯定比后者更难。

这个想法是错的。

和狙击步枪这类专业器材比起来,通用性的基础装备的设计难度要远远的更高。

设计这种事,不怕你的要求刁钻古怪,最怕不清楚到底要什么要求——那意思其实是:

基础装备的问题就在这里了——它的任务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它的设计需求复杂到几乎不现实了。

要求能适应所有气候带的温度和湿度,在非洲能用,在南极也能用——拜托,在南极能拉开拴的武器到了非洲晃一晃都会叮铃桄榔响好吗;

要求耐风沙、抗进水——进去一两沙,丢进烂泥巴,拿起来照样啪啪啪;

耐酸、耐盐、耐腐蚀——存在海南岛,十年亮闪闪;

要求耐粗暴使用——砸门怼墙扔地上,基本不影响使用性能;

要求能加挂零组件匹配各种任务的需求(这个很不清真,鄙视)——从夜视仪到switch都要能挂,谁说班长不玩塞尔达;

要求操作富有直觉性,不需要过多训练,不需要士兵有高中文凭;

要求它轻便,以降低征兵条件里的体力要求;

要求动作绝对可靠,在低维护甚至不维护的前提下故障概率低到可以接受——这是骗你的,其实客户不想接受任何故障概率;

要求它保险可靠,以免发生事故;

又要求它的保险容易移除,以免不能快速反应;

要求它耐连续高强度使用,不能打两枪就得歇着;

要求它易于修理,以便降低维护压力——要容易到能让受过初等教育的人蒙着眼睛能完全拆解和完全组装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不超过本国大部分生产线的加工能力——你不能指望战时只靠一家很牛的厂来保证供应;

要求不能涉及任何战略紧缺物资——这不需要解释吧?

然后还要求它足够便宜,最好便宜到几乎不要钱;

要求它最好能用二战时剩下的那几十亿发子弹;

还要求它能顶十年不换代——最好从1911年顶到2111年;

你再看看狙击步枪的设计需求——要求在专业维护下保养、在高度受控的环境下使用、使用专门生产的弹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使用者操作、在极低的烈度下战斗、在设计所要求的距离上、击中击毁设计所专门针对的目标。

前者才是难如登天的设计挑战,后者说句实话实在没什么难度。

因为人见的世面多了,心花了,通用性的基础武器的设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解的设计难题。

这就好像小伙子女团看多了,对“美女”的理解突破了天际,看所有的真人都毫无感觉,谈不了女朋友一样。

以这样的标准去看通用武器,自然各种看不顺眼。

这甚至会催生出一个笑话——没有正在进行中的战争的刺激的话,在和平时期设计出一件广受欢迎的基础武器逻辑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不被冷嘲热讽骂死,简直要依靠水军控评。没打仗,所有人都有高见。想让每一个能影响项目生死存亡的关键人物都满意,从数学上太过于困难。

所以二战之后通用基础武器的换装都极其艰难,大家几乎都只因为冷战刺激换过一代。之后有无数设计理念先进、性能优良的设计闯关失败,几乎没有有效的大规模换装了。

世界上最难、最了不起的、经历住了最大考验的设计是什么?

是筷子。

军事技术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