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入境俄罗斯受阻,中使馆:俄方野蛮执法,与两国友好大局不符。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很多人在主张或者默认这样一种“朋友之道”——只要是朋友,那就不能有任何矛盾、不能有任何争执。如果发生了利益冲突,要么是张三最好不要开口抗议,要么是张三一开口抗议,李四就豪爽的认赔认罚。总之,不能有任何持续中的公开矛盾。

一旦发生了任何持续进行中的互不赞同,则无论金额多少、事态轻重,都意味着“友谊出现了裂痕”,甚至关乎更干脆点——“友情崩坏”。

怎么说呢,这个友情观你可以持有,但是你要注意,这种友情在数学上就像硝化甘油一样不稳定,禁不得任何风吹草动。

人与人交往,如果坚定不移的认定“只要出现持续的矛盾就算友谊破裂”的话,那么这个“不允许暴露和僵持矛盾”的义务由谁承担?是你还是我?

你来跟我交朋友,难道就是打算用你忍气吞声,换我忍气吞声吗?ok,如果我相信了你,当我遇到损失,主动承担了忍气吞声的义务,却发现轮到你时你没有承担忍气吞声的义务怎么办?

看出来了吗?

一旦你把“互相承担忍气吞声义务”视为友情中不可妥协的条件,那么一但这种友谊成立,双方就立刻陷入囚徒困境——谁后背叛“忍气吞声义务”,谁就占便宜,谁先履行这个义务,谁就吃亏。

甚至,在双方都多次履行了这种义务之后,情况也没有好转,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既没有变钝,也没有变轻,系着它的头发丝也没有因为你们已经多次互相忍气吞声而变粗。

恰恰相反,剑是更利更重了,头发丝是更细了——因为忍气吞声的天然属性,对方所知道的你的忍气吞声肯定没有你自己知道得多和重,也多半没有ta自己的多和重,反之亦然。你们完全可能——甚至是必然——会同时觉得“我忍气吞声比较多、比较重,对方毫无心肝、全无廉耻”。

你要注意,按照“吞声义务“法则,只要你一开口,你的友谊就完了。于是无论你衔怨多深,你都不能开口,一旦开口,就要抱着“我这友情已经没救了“的觉悟来做。既然抱着只要开口就必然彻底翻脸的觉悟,那么开口时自然而然就带着“先下手为强”、“斩草要除根”的行事逻辑。

你不是在跟一个打算做最后挽回的朋友说话,你是在跟一条即将被你打草惊动的蛇打交道。

既然决定要打草,当然要“打蛇打七寸”了啊。难道先把大蛇丸惊动了,然后再手搓螺旋丸吗?

于是这种“友谊逻辑”执行出来是个什么德行?对方觉得你一直挺和蔼的,“从没红过脸”,突然某天背后就中了一发元气斩,地球都被连累剃了个平头。

你这种“朋友”,至少我是不敢交的。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一种友情观必须要回答“在有未解决的矛盾存在的时候,能不能认为友情仍然成立”这个问题。

回答“不成立”的,从第一天就开始蓄力攒爆气了。

只有回答“可以成立”的,才有可能结成某种有起码健康度的友情(或同盟)。

然后你们再看看,那些出了这么点事就冷嘲热讽宣告“中俄友谊走向崩解”的人们,觉不觉得ta们可怜——这样的友情观,其实只会有“还没有成熟到看得见这里的杀机”的小朋友和“完全清楚这风险,但仍然有妙计和信心从中净得利”的“老朋友”。

这两种朋友,一个会损己不利人的最后和ta两败俱伤,另一个则早已盘算好了抢先出手让ta更早承担忍气吞声的义务,一旦看到ta要爆气,就会马上跑路。

硬币的两面都是厄运,可不可怜?

而这些身在险中而不自知的人,还在根据这让ta们深陷险境的逻辑,在庆祝别人的友情“即将崩溃”——就因为ta看到别人“吵起来”了。

中俄的邦交如何,其实对你没那么利害攸关。

你自己这个“绑定绝对吞声义务的友情观”,恐怕已经把钢琴线套在你的脖子上了,这才是你更需要关心的问题。

看看你的背后,大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