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跟随的领导是什么样的?

不以恶为业的就可以了。

也就是赚钱赚得比较光明正大,不是靠一些偷鸡摸狗投机取巧的办法,也不是靠钻监管空子或者仗着有保护伞、裙带关系欺行霸市或者骗投资骗拨款。

凡可以做到不以恶为业还活得有滋有味的,都意味着有不以恶为业的宝贵经验。这总是值得你抵进观察和亲身体验。

能在这种企业里站得稳的领导,都值得你花时间接触和体验。

不以恶为业对一个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这对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的清廉公正的基本氛围有定海神针般的决定性意义。

以恶为业的企业为了心安理得会鼓吹很多自欺欺人的价值观,虽然嘴上说得响亮,其实心里虚弱恐惧,于是在执行基于这些价值观所建立的脆弱的规章制度的时候,常常不是需要所谓的“灵活掌握”来出尔反尔、颠三倒四的“打补丁”,就是需要时不时除去那些问出不合时宜的问题还不上道的“呆子”。

这自然而然的会造成额外的抑郁症压力。

本来现代人就够痛苦纠结了,还要被强大的有毒环境逼着为了五斗米承认某些要害的人生信条是“迂腐”“愚蠢”——这会很大程度提高抑郁症的可能。

注意,这不是说健康企业对学生们适应起来就不痛苦—— 一样脱一层皮——而是说你适应健康企业脱的那层皮值得,而适应这类以恶为业的企业脱的那层皮不值得。

你是自己脱了层皮,还把自己扭成了歪脖树,净输两次。

第二,以恶为业的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坑的。

坑在哪?

有句话叫“圣徒相通”。排除掉它背后的宗教色彩,它说的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概念——健康的东西与一切健康的东西兼容,而不健康的东西和谁都不兼容。

以恶为业的企业的价值观非常神奇——它不能与与它自己价值观完全一致的企业兼容,以至于在它里面积累的经验一旦跳槽都会被视为负面因素。

举个例子,比如一家企业大讲人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大事不拘小节”,你从它这里跳槽,去另一家口号完全一样的企业,ta却不敢收你。

为啥呢?因为ta们所不择的手段和不拘的小节实际上是有个圈圈的,要在这个圈圈内才可以不择不拘,而这个圈圈对另一家喊这个口号的企业完全不一样。

所以第二家企业反而不收已经“不择手段”“不拘小节”的“成品员工”,ta们宁肯去招一张白纸自己去画“最新最好的图画”。

结果就是你在第一家积累的经验资历,在第二家——哪怕它口号相同——是负资产。

而什么叫“圣徒相通”,A企业最重视诚实、B企业最重视创意。看似价值观重点完全不同,但是B企业并不认为你在A企业的资历无意义,因为重视创意并不反对诚实

不以恶为业的企业的资历,是可以在这个圈子里跨风格、跨行业、跨工种的互相叠加的。重视创意的企业,会认为一个有诚实属性的候选人身上有额外的可期待性——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既有创意、又高度重视诚实的人能搞出什么东西?

换句话说,只要是在不以恶为业的企业里积累的资历,就一定会算数、喜爱大范围内是正资产。

不怕少,只要是正值,一次次相加你总是在进步。

而如果此次都被算成负分或者零分,你的路自然会越走越窄。

问题来了,为什么问的是跟什么领导,回答的却是找什么企业?

因为领导在大多数时候是企业指定给你的,你的领导如何实际上是被企业自身的文化倾向严重的影响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是变幻莫测的,借助一家成功的不以恶为业的企业的筛选,能不被这企业淘汰、反而受器重的企业,等于获得了一次比你自己严格和全面得多的检验。

那要比教你如何“见微知著”,“洞察人的品格”靠谱得多。

什么样的领导值得你跟随?

不以恶为业的长青企业指定给你的任何一个领导,都值得你跟随。

至少你得到的收获会是正数,而不是负数和零。

是正数,你已经可以斩钉截铁的断言是值得了。

不要因为别人是+100,你只到手了+30而认定后者“不值得”。

如果你的“不值得观”的本质不是问它是否是正值,而是问它是不是“所有选择里最好的那个”,那么你这个问题将永远不会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