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处理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慢慢自然会好,不要担心。

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两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来自文化心理。对世界所有的现存文明而言,曾经最大的恐惧就是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在军事和生产力斗争中失败。因此,它们不约而同的极力将死亡恐怖化和负面化(以及将生育和生存正面化甚至义务化),这是所有现代文明曾经的本能冲动——王朝必须人丁兴旺,意识形态必须要广泛传承。社会并不关心这样做对个体造成的心理创伤,正如自私的基因并不关心人类是不是会因为它们的遗传最大化策略而容易患上癌症一样。换句话来说,经过社会化的人类实际上普遍染上了文化有意塑造的“恐死病”。这也是为什么恐死现象往往发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原因——这个阶段人基本完成了初步的社会化。但我们并不能简单的去责怪“文明”。客观说这是一种自然的安排,并没有哪个具体的人或者具体的阶层要为此负责——没有为自己的社会设定这个属性的文明也就趋向于灭亡了。

死亡恐惧的第二层力量来自人的乐观期望。青少年往往处在一个“高势能”地位,身上没有历史包袱,没有罪恶记录,可塑性强,时间资本丰厚,正所谓“天下无事不可为”,“前程似锦”。在这样的未来预期之下,死亡自然被识别为风险。尤其是在耳闻目睹到各种意外死亡案例,已经切实产生了到无法完全防止一切死亡风险的无力感时,会产生强烈的恐慌。

要想治愈这种“疾病”,首先你需要意识到“治愈”它的代价。——如果你失去对死亡的恐惧,以你的阅历很容易导致对安全的漠视和对风险的低估,一个意外足以将你的人生马拉松变成四百米越野。死亡恐惧所造成的负担,客观上就像你为生命买的一份保险。你省掉这笔保险费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这项风险。你确信这对你是净赚的吗?

第二,对一切症状稳定的病症,都存在第二种治疗方式——适应。也就是依靠接受和“刺激的边际效用随时间递减”的认知规律,静静等待自己对某个症状刺激丧失敏感性。恐死也在这个名单里。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随着你年龄增长,你对未来的美好预期会随着时间资本的不断削薄以及多次的时间投资挫折而发生很大的下滑,作为风险的死亡的重量自然也会大幅的下降,而你处理负面情绪的经验自然也会随着时间积累和增长,此消彼长,死亡所造成的精神压力很快会降低到你的管理能力之内,只是在某些脆弱的时候才会伴随着别的什么东西翻滚到水面上漂浮一会儿,疏忽之间就又消失在你思维的深渊里去了。这差不多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路径。

还有一条少有人走,更为艰难,但更为美好的路。

那就是更加深入的认识死亡,去除对死亡非理性的恐惧,代之以尊重前提上的敬畏;明白人生本身最好的样式,就是向死而生。

人在死亡问题上能有的最好样式,就是此刻有人告诉你你已必死,你可以长出一口气,欣喜于你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