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和“愚昧”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可怕?

这事的讽刺之处在于——断定别人愚昧,是无知的结果。

世界上根本没有愚昧这回事。


再解释一下吧:

每一种被称为“愚昧”的表现,其实都存在另一个更精确和中性的表述。

例如——

“知识积累不足”,

“欠缺学习主动性”,

“低态满足”,

“好奇心缺失”……

等等等等。

这些表述同样可以表达各种各样被混为一谈称为“愚昧”的现象。

但是为什么人们会热衷于使用“愚昧”来“一言以蔽之”?

因为人们悄无声息的通过这个选择在暗示两件事:

第一,我不想付出进行这种辨别的思考成本。

第二,我不想付出这些表述所带来的解释成本。

第三,我不想失去这一表述所带来的快感。

第四,我不想失去这一表述所带来的权力。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嘛,我既然称你为愚,我自然居于你上。

“愚昧”之中,其实隐藏的是“我”的诸般好处,而用更精确的表述来替代它,对“我”是现吃亏,好处却落在你这一边。

这才是“愚昧”的秘密。

这个效应,近乎于在一切的贬义词身上都存在。

对人要慎用——甚至基本禁用——这些描述。

这都是些极刑、绝罚,一言既出,对方和你在你的伦理意识上就不再是同一个社会物种了,你们之间的交往就不再合理、甚至不再可能了。

宁可承担这个思考、表述、解释成本,抛弃由此可以带来的权力效应,也不给人定过逾的罪,

此所以谓仁也。

养成这个习惯,将来你自然会体会到什么叫仁者无敌,得道多助。因此而客观上实现的影响力,要远大过使用这些词所得来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

这是上帝点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