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朋友还有40多天就要结婚了,但是我失去了结婚的信心,想分手。大家觉得我们结婚的成功率大吗?

看了下题主自己答案里补充的内容,尤其是能把女方的话原样贴上来,这提问很有诚意。尤其是这些话里面有些问题很典型,并不是只适用于你们这个情况,那么我说几句。

第一个问题,是你自己这个心结——“结婚就预期一定要白头到老,如果没有这样的把握就不愿意结”——这个想法你必须放下

因为只要你坚持这个想法,逻辑上就只会有一个答案,就是不结

任何事情,如果要求只有绝对有把握成功的前提下才能做,答案都一定只能是不做。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绝对把握”这回事,因为世界永远不会受人控制。

做一件事,是只要这件事有可能做成,就已经可做。

有逻辑上可见的成功概率、

有无论成败都值得一做的理由、

有足以保证“成固欣然败亦喜”的安排,

满足这三个条件,一件事情就绝对可做。

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决定做这件事就无所谓“错误”可言,你得到的只会是一种收获或另一种收获

即使它没有达到你的首要目标,它也一定会对你有很多其他的帮助,成为一个正确的错误

你要做的不是去犹豫再三,反复确认会有多少“胜算”,这一点对方给不了、网友给不了、父母给不了、马云也给不了,更不会在你自己手中。这甚至不是结婚这一件事的问题,而是你人生中的所有事都不能适用于这个决策逻辑。

人之所以会相信“庙算决胜论”,是因为在思想上作了弊—— 一部分这样决策的事情其实根本就失败了,但是因为后果很小(比如看有把握的去看电影结果遇上停电没看成)而被忽略了,没有计入失败案例之中;一部分失败不能忽略,但是在事后总结时总是将失败原因总结为“错误的估计了成功率,轻视了失败概率”。

这总结对不对?逻辑上是对的。但是在实践上没有真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做到在事前正确的估计失败概率。

这是一种类似于做错了题永远怪自己“不够认真”式的庸俗/惰性归因法。

将原因归结到人无法改进的问题上,本质上是在拒绝面对真正的问题。

结论往往万能而且政治正确——要不是它政治正确到没人能说不对,也达不到搪塞过关的目的——但毫无意义。

这只是一个社会在面对过于艰难的问题时的调适机制(coping mechanism)。这种机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只是为了不让解决不了的问题将整个机器卡住而暂行的敷衍。但它无意间对人类自己的思维范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你要摆脱这样的影响,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为个人生活幸福设计的。

不要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如何确定概率”上,而应该放在“如果失败,则如何管理失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亦有所得”的策略设计上。

前者没有答案,只有后者有答案。

由绝对真实所构成的世界是更美好还是更残酷?


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们现在还不够成熟,其实还无法承受婚姻这种长期关系的要求。

具体来说有两个迹象:

第一个,是那个房子问题。

这个问题有两个要害——你们似乎没有怎么考虑过除了这两个方案之外的其他方案。其实并不止存在这两个方案。我感觉你们的经济条件都并不差劲(有你列举的一线市中心全款房产,应该并不算窘迫),可选择余地应该不至于如此的狭窄。但我没有看到这其他方案的探讨。

这有可能是你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很高,以至于其他第三方案也不可忍受?

但无论如何,你们在这类重大问题上的处理方式非常刚性,这是一个不成熟的信号。

譬如——你们这么有把握以后自己不会跳槽了吗?或者公司不会倒闭、迁址?还是说无论发生什么,不搬家这条绝对永世不移?

如果连三年后到底住哪里会更方便都不能预料和确定,对于现在的地址的执着的意义何在,你们想过吗?

第二个,是女方说的“无法接受”有点多。

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生中必须要接受的东西远超过你们目前声言“无法接受”的这些事情。无论是性质还是量级,都会让现在就无法接受的你们恨不得肝胆俱裂。而且并不见得是因为对方有什么了不得的操作失误,而就是单纯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灾人祸。

现代人的职场生涯和平均水平的命运无常容不得你们如此的刚性。这不是结婚才会发生的问题,而同样是人生本身的问题。

显然你们还没有养成这样的柔软度——这个柔软度首先要靠策略的灵活性也就是智慧来打底,然后要靠对生活待遇的可接受范围大来打底。

打个比方,就是先要成为杂食动物,什么都能吃,而不是只能吃箭竹叶子,还要能接受必要的时候少吃点或者干脆饿两天。

有这种柔软度,人才容易达成妥协和共识,而且共识也达成得轻松愉快,并不耗费太多心力、需要太多心理努力,于是对方也就不会因为你的妥协而被你记上“欠我一辈子的幸福”这种债务。

这关系也就不容易变成“两角债”关系——后者势必会陷入“到底你欠我多还是我欠你多,扣完了之后到底谁有余额”的无限循环。

目前来看,你们在“产生新解决方案”的探索力和“接受次好的结果”方面似乎积累不足。

不过这个问题你们不必纠结,只要你们看明白了这个道理,观念一转,就会有新手礼包。因为只要你们自觉的认同要往这方面努力,你们的表现就能马上好过还没有这意识的时候。

但是要记住——做这个转变不是为了对方,而本身就是为了自己,不要把债记在对方身上


最后来说积极的方面。

积极的方面在于,尽管看起来有这么多矛盾,而且看得出来已有怨气,但在叙述中终究有克制住定性为“口味不同”“追求不同”“文化差异”,而没有定性为人品问题、道德问题。

而且双方都表达了不舍之意。

所以这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

发生了这个程度的分歧是一种常事,是一种今天不会出、明天也会出的上半集。

真正的要害,在于双方在这个节点上是选择想办法,还是选择定罪

你们关系中真正的爱的成分、既不是相处时万般体贴,也不是什么殷勤照顾,那对你们即将从对方身上所获得的益处而言,属于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小“代价”,甚至只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遇到“条件优越”的人不难,所谓的“神颜”也其实不过是明日黄花,至于小意殷勤,更不足挂齿,轻到不可承受。

真正有分量的,其实是这一点万般痛苦而不愿定罪的忍耐。

因为尽管懵懂而不自觉,但这已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

这种忍耐,必不被轻看。

于是你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有你们预料不到的助力带来变数。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些话的原因。


补充一下,以免你们误解——我说的这种爱,指的是良善之人对他人的仁爱,不是指那种基于romance的对特定人的超常优待。

人们常以为后者才是值得特别注意的珍贵产物,殊不知前者才是真正难的遇到的机缘,后者不过是唯恐不得的本能而激发的无意识利诱行为罢了。

你们双方都有这份自然养成的善良,是这一点值得慎重考虑。

第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