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个公知怎么办?

首先,建议你改掉“公知”这个表达习惯。

不要用这类“阉割话”来表达你的意思,很容易导致你丧失被人认真对待的资格。这不是别人故意要亏待你,而是你一这样,别人就不知不觉的不拿你的话当真了。到时候你什么话都要说三遍——说第一遍就跟没说一样,人家以为你又是开玩笑;说第二遍说“我是认真的”,人家点点头“好好好,真的真的是真的”,然后你不信ta是当真的;第三遍,你赌咒发誓,断指明志,人家才真的当你是说真的了。

啥话都要说三遍,累不累?就算不累,手指头最多够用三十次,不疼吗?

反华立场,那就说反华立场,不要用简写、俚称。把这看成没有勇气正面对抗的人才要耍的小花招,随时随地对自己说一句“呸,老子不需要”,绝对有利于你保持对自己的尊敬。

不错,人最需要争取的尊敬,是自己对自己的尊敬。

要多做自己听到都不能不尊敬的事——就是那种不论是谁做了你都不能不服一句“好汉”的事。

然后你做了,你自己对自己也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敬上一句“好汉”——内举不避己,去tm的“谦虚”。

而“不用这些花招”,就是这种“好汉子(或好女汉子)的气度”。这种“自重分”就跟丢下地上白捡一样,你不捡其实是亏了。

此其一。

第二,公知是“公共知识分子”的污称。但“公共知识分子”——即“向公众提供知识、观点、方案选择的人”,是一种从字面意义上显而易见的利他行为。

不客气的讲,这个社会确实需要公共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这么说——一切知识分子,如果不同时承担自己的公共责任,是愧对自己的禀赋、有亏欠于自己的社会的。

你不做,你指望谁做?指望非知识分子做?非知识分子没有知识,ta们能怎么做?

不要因为有人借这个身份做坏事,就连这个词一起给ta们殉葬。

否则明天就会有人要拉“同志”、“先生”、“领袖”、“烈士”、“爹”、“企业家”……陪葬。

什么崇高,就拉什么,只要打着这个旗号做点丑事、甚至说点丑话,然后你就会自动地替ta出头,打好配合,帮ta实现破坏汉语、摧毁文化价值的任务。

ta们算老几,值得你“怕ta们看不起”?

你这样做,不管有意无意,客观上都是在帮助这些人实现原本实现不了的破坏

仅仅从你嘴里说出“公知”、“湾湾”、“乌贼”……这些词来,你已经帮了这些仇恨你的文化的人的忙。

ta们就是要利用你的年幼无知,借你的手,污染你祖国的文化。你一用ta们的语言讲话,无论你具体论点的胜负如何,你就已经先成了ta们文化恶习的新传染节点,对方已经在这方面有了收获。

ta们借你的手抹掉了一个词,你的词,而且总是瞄准你最重要的词。

坦率的讲,这和你要跟对方争论的观点相比,往往损失大得多。ta们本来没这个资格、没这个能力,你们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去里应外合。

别的不谈,在我的评论区里,看到我的读者用这些词,我是很遗憾的。

最后,处理这个问题本身——如果你发现这个人反华怎么办。

首先,立场是没有罪的。如果有什么违反法律的行动那是另一回事,但是确实仅仅是立场是没有罪的。甚至,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为主张自己的立场去行动,都属于合法自由。

这个问题在立法的时候已经思考过了。将一切有确切的、不能忽视的危害国体的行为设定为违法,这是一个国家在立法的时候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某些人的行为启发到你意识到存在某种漏洞,那么你应该像指出系统漏洞一样去提交你的问题报告,推动打上这个补丁。

但是在打上这个补丁之前,对方的行为是合法的,你没有立场和权利去剥夺别人以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主张的权利。

你要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ta这个发展方向对ta自己有深刻的危害,你要不要尝试挽救ta。

所谓挽救,是指客客气气的,保持礼貌和友善的,和对方较一较真,把你看得到的破绽和断裂呈现给对方看——万一对方看到问题了呢?

你怎么知道对方一定不会讲道理呢?

如果没有讲通,你也不用纠结,你已经尽了你能尽的义,其它的交给命运就可以了。

你如果觉得对方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也没问题。

唯独一条,不要主动跑去伤害这些人。

这其实都是些可怜人,某种程度上,ta们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报复”ta们觉得受到的亏欠。

如果你跑去伤害ta们,只会进一步加强ta们报复的冲动。

这不如让ta们徒劳的尝试一段时间,如果ta们运气好,遇到的都是即使不同意也不会去伤害ta们的人,那么ta们的那些动能消耗尽了,自己是会好转的。

这样解决问题,效率要比跑去刺一刀、骂一句好得多。

你要对祖国有信心——如果国家的主体是由这样的宽仁、坚决而文明的人组成,那么这些心怀恨意的人不但可以栖身,而且将会被治愈,结果绝不会是“这些人会搞垮国家”。

没有必要用这么凶恶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会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