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那么拼,科学成果却远不如欧美?
再过两三年,这个说法基本上要不攻自破了。
这一轮上海车展上外国厂商几乎可以说完败,这个转折点的战略意义可能远超一般人的预料。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桥头堡。
因为船舶、火车、飞机、工程装备是大型装备而非民生用品,它们的市场规模是按城市数量来计算的。
而汽车、家电则是民生用品,市场规模是按照家庭数量来计算的。
手机、AR眼镜这类则是个人用品,市场规模是按照人口数量来计算的。
但问题是——因为汽车作为产品的特殊性,它是家庭消费中除了房屋以外的最大消费品。
手机产业的生产工艺远不如汽车产业所涉及的门类之广、要求之苛——毕竟手机基本不涉及生命安全。
一辆车卖出去,焊接、铸造、锻压、切削、金属冶炼、精细化工、涂布、注塑、机器人、电子电路、检测检验、工业设计、自动化控制、生产管理……无数个工业领域的投入都会收回成本、产生利润、产生进一步投入研发的强烈冲动和实践。
一旦工业体系强大到可以在汽车市场中拥有显著优势,则研发—生产—市场的循环规模就会突破万亿美元规模,从而迅速的依赖超速运转的产学研实践迅速的迭代优化,全面逼近生产工艺的尖端。
而这些制造工艺的全面尖端化,尽头处就是光刻机、韦伯望远镜、超大太空工程这些制造业明珠。
换言之,一旦汽车工业被全面突破,那么制造业的全部领域都会迅速被席卷。
到时候就只剩下芯片和生物医药这两个最后的堡垒了——而且它们也固守不了多久。
所谓“科研优势”是和科研条件和成果应用直接绑定的,占领了市场并拥有了强大的设备生产能力,最优秀的头脑自然会逐水草而来。
最优秀的天文学家总是挨着最好的天文望远镜找工作,这是非常简单的规律。
等到胜势分明,这个问题就自然没人问了。
那个时候,中国孩子还要拼吗?
不好意思,还是要拼。
因为到时候中国的学校会有一大堆日韩新美英法德越印考生。
名额还是不够。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