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领域,国人很执迷于弯道超车?

这东西跟F1赛车还真有点像。后车跟着前车的学问可是很大的。

一方面如果你离开前车破开的气流通道,你就要靠自己去破风,车速会陡然下降。

而如果你躲在前车的气流通道里,前车导致的乱流又会扰乱你的操控、剥夺你的抓地力。看似你跟ta跟得很紧,但其实是被“锁”在了一个无形的空气管道里吃“脏气流”。别说超车,甚至在如此高速的条件下主动脱出这个气流都是需要巨大勇气的挑战——如果第三名第四名跟得够紧,一旦你跳出去,你屁股后面的第三名会立刻顶上,你不但大概率超车失败,连放弃冒险回到原位的选择也可能一并失去。所以超车选手往往要等到身后无人时才会做超车动作。

综合来说,超车是一个条件苛刻、风险巨大的赌博。很多时候都是靠“延迟刹车”这类说白了就是以命换命强行威胁前车安全态势的“斗勇”策略来实施。

如果前车比较谨慎稳健,性能和技术也够,后车又不想拼命,尤其是第三第四跟得也紧,超车决策的时机就很难出现。

前车巧妙的操控、微妙的制造后车的风险,避免后车达成冒险的合理条件,就是所谓的“形成统治”。

前车的统治和后车抓住机会的瞬间拼死一搏,也正是F1的最大看点之一。

老实说,作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隐喻,“超车”真的是贴切到非常。

实际上,中国的策略是双轨的。

在传统领域,我们实行紧密跟随策略。一方面对第一梯队咬尾追赶,另一方面力求将第三第四甩开甩开,拉开安全距离。

这样一旦第一梯队犯下任何错误,我们胆子大一点就能逼得它让路。而就算我们失手,第三第四也不足以威胁我们的紧跟阵位。

这样进可攻而退可守,同时又享受了前车代为破风的福利,别看只是第二,却实际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军事领域,这个策略已经非常分明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全新领域,真的是在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我们往往舍得油门踩到底,在“次要方向”投入令对方瞠目结舌的优势资本,寻求我们的统治地位。

大家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在别的赛道上要面对我们以逸待劳的竞争,你用掉的资源可要比我们多,那么在次要领域,你难免会因为无法同样重视而资源不足。

在这里投入重本,我们很容易领先并且建立我们自己的统治地位。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

在正面战场展开重兵,是为了将敌人牢牢的控制在指定战场上,造成敌人的机动资源枯竭,然后再出奇兵,寻隙抵虚,制造崩溃点。

这些奇兵突出,往往在战争史上浓墨重彩,成为话本小说传唱的史诗,但实际上真正创造这个条件的是在那几百上千公里的正面战线上用反复拉锯崩紧敌人的资源、耗竭预备队、制造脆弱点的看似只是在“无声相持”的主力部队。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罢了。

不要因为媒体总是聚焦这些奇兵就误以为“中国执迷换道超车”,这只是对中国做事的风格不了解的结果。

这不是中国的战争风格。

中国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种话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强迫症,从来就不指望什么戏剧性的投机冒险,信奉的是正面竞争,寻求的总是无短板、无死角的全面实力压倒基础上的瓜熟蒂落,本能的就会把80%的精力用在“把对方最擅长的最核心领域做得比对方更好”上。

奇兵不是没有,但总是闲棋伏笔。

多读点历史,你就会知道这根本没以什么可讨论的。

这就是中国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