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女人总是要强调可爱?

这是因为日本男性的控制感焦虑太大了,对于“可控性”的需求极为强烈,已经成了一种标准需求。

任何两个日本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有等级关系。按父子辈分,按职位高低,按年资深浅,按主客地位,按成绩高低……总有一个规则告诉你谁该对谁使用敬称,谁该向谁请教,谁该向谁下令。

不分清楚,双方连该谁先开口和用什么句型来组织句子都会有困难。

不知该说什么。

这种无处不在的交叉排序算法决定了人的地位尊卑,决定了自己是支配的还是被支配的。

走出门和人说话、办事,如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无尽的战争。

坦白说,那不是“说话”、交往,而是在落子、对弈。

令人精疲力竭。

于是,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需要抢占任何优势地位就可以享有宠爱的幼态对于能够采取它的人是一个避难所。

没有人会选择皮卡丘或者hello kitty来当课长或者会长的。在皮卡丘和hello kitty面前,任何人都不必担心竞争威胁。任何人在它们面前都是父亲或者母亲。

采取了幼态立场,意味着宣告“我知道你的累,我不与你争夺”,

对对方的幼态表示肯定,意味着“我感激你不与我争夺,我必不令你因此后悔”。

所以表现得可爱与表现对对方可爱的心醉神迷,就构成了日本人生活中难得的休战状态。

在这片刻,双方得以真正的休息。

如果到了家里还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真剑对决,怕是有很多人会直接在车站厕所的卫生间里切腹吧。

“介错什么的,仔细想想的话,没有人可以拜托吧……”

对于精疲力竭的日本人来说,这份心意相通的片刻宁静,是唯一的喘息之机。十个小时之后还要赶上下一班电车去参加下一场面试和排位。

彼时彼刻,要比性爱什么的令人享受得多——后者还要担心表现不好,想想都烦。

昭和之后,必有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