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来年节约用水呼声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很多人都犯了这么一个逻辑错误:
——误认为“缺少宣传”等于“不提倡”,甚至等于“肯定反向行为”。
——误认为国外没有节约用水的理念。
——误认为国外节约用水的理念呼声不响亮意味着“不用节约用水”的理念杯普遍认可。

更多的只是在借着这答案秀“知识渊博”——“你看,我对可用水的概念理解得多深;我还知道居民生活用水占比好小呢;而且我还晓得国外才没有像我们这边这么强调节约用水呢。”

仔细想想,逻辑上都成立吗?真的可以在这些说法上加上“因为”两个字吗?

我们来说道说道:

——首先,在中国有没有任何东西不必节约?

对不起,节约是我们中国人娘胎里带来的国民性。

“浪费促进经济”只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局部、短期现象,既不是“长期普遍真理”,更不可以是一种“应该主张的理念”。在人类有充分余力实现自己需求的时候,看似人人浪费可以“促进经济”,实则只是在通过扩大对环境的压力和对人类欲望本身的挖掘而去扩大交易额而已。人人每餐多吃一只鸡,消耗掉更大面积土地盖养鸡场屠宰场,创造若干个工作职位,然后吃出满大街胖子,国家收到吃鸡税,GDP上涨——纸面上“经济”在增长,实际上呢?可持续性不计算价值吗?将来的医疗费是不是还要看作“GDP的进一步增长机会”?还是说大家不如进一步的改成“每餐多点一只鸡来摆着看看然后倒掉”作为“完美的改进”?

如果广义的环境对人的欲望的承受力真的是无限的,人也绝对可以自信自己的环境开发能力永远可以保证从环境里压榨出更大的承载力来解决自己造成的危机,那么的确什么也用不着节约。但是请问,我们到目前的确看似做到了,是否意味着我们肯定将来也一定做得到?

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里至少学会了这种事实——太平盛世根本就不意味着战乱不是转眼即来,粮仓是满的甚至不见的能保证明年不饿死人。“几十年好日子”,并不是“好日子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保证。

节约才是。

无论富贵或贫穷,你都要节约。无论一种东西现在看起来是不是不缺,你都要节约。甚至,中国人的的节俭主义到了这个程度——我们甚至同样认可一个节俭习惯有产生实际盈余以外的精神价值,甚至认可这种精神价值本身就可以抵消一部分“由于节俭造成的浪费”。这可以说是老一辈里普遍可以观察到的“节俭狂情”的本质——他们不是不知道那钱他们花得起,也不是不知道那钱花得有实际产出,他们在乎的是那个实际产出不能抵消他们丧失掉的节俭适应态带来的安全的价值—— 一旦由俭入奢,世界会变得太让人心累,未来的一切风险都会放大。

节俭是中国人的文化共识,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标志,是中国官方为中国人选择的民族性设计之一。是中国人可以而且打算持有的国民标签。

而且,这理念是对的。哪怕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各种浪费,节俭也是对的,节俭普遍正确。反对的“经济学家”们自己回去再学两年再出来说话。

人类只要还没学会在宇宙中瞬间移动以及在真空与辐射中自如生活,这个地球上就没有任何东西是不需要节约的。

——那么如何解释节约用水的相关宣传目前占据公共注意力的份额下降?

这更可能是优先级的问题,而不是这个理念是否过时失效的问题。只是因为中国有太多别的问题缠身,焦点排序发生了改变而已。节约有助于解决一切问题,但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手段。在一切需要节约的东西之中,水也并不排名靠前罢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不用节约了”或者“不必节水”甚至“不应该节水”了。

社科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