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讲话算「有水平」?

讲话不要顾虑“会不会显得没水平”,因为“显得有水平”是一个无意义的追求。

这不是指水平本身毫无意义,而是指“显得有水平”没什么意义。

说穿了,“显得有水平”是要有意造成对方的高估错觉,认为这个高估错觉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产。

问题是,利用对方的错觉的前提,是“打过一次交道后再也不会担心对方的报复”,这意味着它只适用于“旅游景区的小餐馆”这类“仅有一次交往”的场景。

只要不是这个场景,交道要一直打下去,造成高估错觉的坏处就总是大于它的好处。

因为它会引导人自己对你的话“挤水分”、打折扣,系统的抬高你的交流成本和信用成本。

不折不扣的因小失大。

把话说好,只需要注意两条——

第一是经得起查证,说自己确实相信的话。

这不是两个概念,而是一个概念。所谓禁得起查证,不是指“符合真实情况”,而是指“你自己确实这么相信,你的这份相信是可以查证的”。

你是真的相信,那么即使后来发现你说的和事实有出入,也不存在你故意骗人这一说。

你其实保证不了自己说的话就是对的、是“真的”,你只能尽力确保自己说的是自己所信的,这已经是人能要求的最好待遇了。

第二,就是知道分寸和边界。

你有没有评价权、知情权、公布权、定义权……等等等等表达的权限,决定了什么话你能对谁说,什么话你没权利说。

对这个分寸和边界的准确掌握和在表达上的精确匹配,才是一个人说话的“水平”部分。

不是话语背后透露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而是说话的分寸,才是一个人说话的“水平”所在。

所以,才会有跑堂的说话常比教授有水平的现象——而且这个概率很不低。

真正的“水平”,其效能并不体现在“让对方高估我的实力”上,而是体现在“让对方对与我的交往会有正面成果有积极期待”上。

追求前者,只是绕弯子钻地狱,

追求后者,才是善始善终的正道。

同样道理,当有人用你的话没体现出“崇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深厚的学术背景”,或者“雄厚的财力”而评价你说话“没水平”的时候,你就知道——

对方不知道“水平”为何物,也不知道“水平”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路走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