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懂事?懂事与否跟什么相关?

懂事是指你“懂人的事”。

指你自主的行为举止让与你相关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处于有利或主动的地位,这表明你理解社会的伦理关系结构,并且理解如何积极有效的参与社会交往。

这将使得你成为一个特别优良而值得注意的社会资源。

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得很累,

要么是队友很愚蠢,完全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非要别人去教,而ta又不受教;

要么是队友不傻,但故意的不让别人好过,别人无计可施。

又清楚怎么做可以让别人活得轻松,又会主动这样去做的人,可以算是罕见的财富,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当然要尽力争取拥有。

尤其是如果这人年纪很小,就显示出这种惊人的才能和素质,就尤其如此。

“懂事”是非常高的评价。

其实,即使是成年人,能称得上这两个字的,也寥寥无几。

所谓“四十不惑”,说的也不过是“懂事”二字而已。

而考虑到现代人严重的幼态持续效应,“四十不惑”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要求。

这就让“懂事”变得更可贵了。

一直在说的“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完成正确的社会化”,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教ta懂事”的意思。

至于如何有效的达成这个教育成果,靠的是什么呢?

第一,靠父母对社会现象、子女个人亲身经历的深入的分析、解说和引导。

第二,靠子女自己的际遇。

这第二条也很重要。为什么古人成人年龄远早于现代人,以至于可以很有把握的讲“四十不惑”?

因为古代到了四十岁已经平均抵达了生命尽头。不出意外的话,成人、从业、成亲、失养、失业、失亲、失幼、丧偶、重病……等等人生重大的关口体验都已经遍历了。这些经历对人格的完整养成有“淬火”一般的重大效用。

而现代人体验到这些东西的节奏要远慢于古人,所以社会性的完整发育是现代的一个极大的困难。

更不必提现代社会在快速的变化,这种变化本身就在导致社会伦理变得举棋不定。本身就令“正确的社会化”本身有些举棋不定——

“我不是不想,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

所以,现在“懂事”这个评价越来越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