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星舰发射失败,是什么原因?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原因不复杂,就是发动机太多,而且还用了太多新技术,系统太复杂了。
所谓过了maxQ、不良姿态未解体之类,其实只不过是自我安慰——不锈钢造的舰体,区区两三分钟超音速飞行,不解体很正常。付出了那么大的死重代价,目标还是重复回收,要是这点强度都没有那是真的不用混了。
星舰的设计思路本身就是需求导向型的,一开始就只考虑了要做到这个任务而倒推指标。指标是死的,技术储备是否能满足这个指标、可靠性有多少不在考虑的优先范围内。
简单来说,以前的任务是有多大的胃吃多大碗饭,现在是有多大碗饭,想办法长多大胃。
而他要吃的这碗饭比桌子还大。
这个思路不是不成立,但是有曲折是可以预料的。
老实说,用不锈钢这条有点过分,给各个子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发动机数量和功率都要相应增加,燃料灌注输送等等一系列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发射台构造也要接受更大的挑战,还要多带大量的燃料。
整个复杂度都上了一个台阶,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导致失败。
注意,这东西可不是“飞起来没炸”就完事了,这么复杂的系统测试起来可不是一次两次可以了事的。C919一次坠机也没有过,几乎可以算次次成功,它测试了多久了?现在算全过了吗?
星舰可不是打算拿来给敢死队做一做关键任务就算了的东西,而是打算做“太空民航”的项目,这种项目性质就意味着它的测试要对标民航客机——还是一个专坐亿万富翁的太空民航。
全系统的完整测试科目极多,这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哪怕次次都安然无恙全程顺利,也要测试个不知多少年。
道路漫长得很,not any time soon。
其实马斯克的成功对中国是有很大利益的,中国对美国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代差,美国做得成的,中国一定可以以更小更可控的成本追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事真正打击的,其实是欧盟和印度。
中美两强在太空领域和其它国家的差距正在飞速的拉大,这种规模上、经验上、工程上甚至理论上的优势,可能越来越难为其他国家所追赶。
2022全球发射排行不考虑战争中的俄罗斯,中美均超过欧印一个数量级,而且发射种类科目、技术复杂度要远超欧印。
在可见的未来,这个差距还会进一步的拉大。
其实在看待很多中美对抗竞争问题的时候,都有这个要害——中美再有胜负,那也是场上的选手。
但中美争着争着,把别的选手都慢慢变成观众了。
无论胜负,中美自己都很难吃多大亏,真正承受潜在损失的是其他国家。
另一个可以给你个人的启示是这样的——做人要志存高远,这样无论你成功失败,都不会毫无意义。而且只要你能把经验教训传承下来,所谓的“失败”也一样是成功的一部分——你完全可以战胜失败本身。
不要学那些所谓“反宏大叙事”的人,死于不锈钢碗边。
Aim high,
dream big.
Fight an epic war,
die a great death.
Live in history.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