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知不等于信,信才影响行。
很多人知道“人没有信用,将来会举步维艰”,但是ta们并不信,所以不行。
很多人知道“学习对生活很重要”,但是ta们不信这话的有效性,所以不行。
很多人知道“毒品会危害人生”,但是ta们不信,所以不行。
因为这些东西带着“会”、“很可能”、“到将来”、“大概率”、“最终”、“比较”这些“软话”,
带着“不见得”,带着“不是眼下”的“福利”。
遵从它们而出现的痛苦却不是“大概率”的、不是“将来”的,也不是“比较”的。
ta们需要有更切肤、更直感的证据,来支撑自己为将来的、可能的危险付出眼下的、现实的代价。
要真的众叛亲离一次,要真的求一回职、领导一回事业,要真的进一次看守所破产一回。
要有这样的硬证据。
要见了棺材才好落泪。
但这其实并不是一个bug,而只是一种设计。
因为道德理论千千万万,人生感慨万万千千,但却没有人真的知道过去的总结是否真的还适用于今天的将来,也没有人能确定自己不是那个小概率。
恰恰是这一点,从根本上保证了人类不会成为老经验、老体会的绝对奴隶而灭绝于环境变迁。
尽管良率极低,但有很少的一部分对过去的金玉良言知而不信的人,真的猜对了。往往也就是这些人,在为新的危机提供新的转机。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bug,而是一个有极大副作用、但却可以保住人类不易灭绝的设计。
你不能——甚至也不应该——考虑完全“改正”它。
这就意味着中间有那么一条复杂而微妙的红线,在这个红线内,“知而不行”并不要紧,这条红线之外,知而不行才值得忧虑。
问题是,这条红线在哪里?
(未完,待续)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