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半途而废和知难而退?

先说半途而废。

既然有半途,自然意味着原本有全途,既然有废,自然原本有成。未能全途而成,是为半途而废。

这意思是“没有做完预定计划,且没有得到任何成果”。——时间花了,资源用了,没有得到任何可以使用、出售、交换甚至展示的成果,就放弃了原本的计划,这叫半途而废。

再说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里面有魔鬼。魔鬼在哪?在于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觉难而退

知难,意味着你可以有根有据的、有理论有实证的将困难作定量分析,算出个硬邦邦的数字来,打在A4纸上,用冰箱贴钉在冰箱上。这个计算经得起ta人质疑,不是自己的恐惧心找的理论借口。然后你算清楚了这超出了你的资源和能力。

一个小时你能糊十二个纸盒子,二十四个小时你只能弄288个,明天你要交400个,你算明白了这不可能,所以你提前打电话告诉王婶“我这搞不定,你早点找手更快的接手”——这叫知难而退。

不知道自己还有多久到终点,不知道还有几座山要翻,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知道不在这里,不停的走,不停的挪。走不动了、挪不动了,我累了。就算困难只剩0.1,奈何我现在的耐心和气力都是0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困难,但只要还有困难、任何困难,我都不行了——这叫觉难而退。

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其实不过是图知难而退比半途而废要高雅、悦耳,所以要争取别人相信自己是知难而退而不是半途而废,要掌握这个差别,保证自己落在正确的分类里。但其实这两件事根本不是互相排除的对立关系。

所有的知难而退,都是潜在的半途而废。

为什么说是潜在的?

因为只执行一半计划,未必意味着“废”

你在计划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计划成只有全部完成才会有可用的产品。

一个计划有12345678步,如果你设计成只有做到第8步才会有第一个可用的产品,那么你做到4、做到5,甚至做到7放弃,都将一无所得——是为“废”。

但如果你原本的规划里1就可以得到能拿去展出的草图,2就得到可以拿来翻模卖的手办原型,3就得到可以导出到游戏引擎的低多边形模,4就得到可以用于前期宣传的记录花絮,5就得到小孩子参观剧组的夏令营收入……6就得到可以出唱片的配乐,7就得到可以单独销售的调色插件甚至专利放映技术,8你得到可以发行的电影,9你还留下了一座主题公园。

你在任何一步要放弃,你手里都有了一堆可以拿去卖钱的东西、一个他人完全可以接手做下去的规范的半成品。那么你也许有“半途l,但你没有“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除非你1都走不到,否则你最多“半途”,从无“半途而废”。

同样,做事量力而行,迎难而上,前提是你的确有能力对困难作定量分析、或起码可靠的估计。

知难者才不觉难。不知难的人,只好靠“觉难”来补偿,而这个“觉难”又会被“不走完十步就没有任何成果的”的计划所导致的毫无中间成果的事实放大一万倍。含辛茹苦而毫无成果,还不知道何时到头,想不“觉难”,岂非白日做梦?

这两件事都有技术性的解决之道,严守原则,你基本上用不着关心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因为你少有需要证明你不是半途而废而是知难而退的失败。这将是个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