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562期?
先说明一点——
我一向对“xx人的xx观点”是不参与的。
因为要评论“xx观点”会比较单纯,直接看该该观点的经典表述就行了。并且对这个观点的补足对所有基于经典理解来看待这观点的人来说也自然就有普遍意义。
但是对“xx人的xx观点”要评价起来就复杂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具体了解xx人自己的上下文语境,甚至搞不好要研究其生平和成长背景。
就以现在说的这个视频为例,那不仅要花时间去看这个视频,还要去看很多之前的相关视频。
这个时间基本上是没有的。
另一种顾虑,是这些答案将来会成为长久历史的一部分,凡被提到的外部资料,都会在不知多么久远的未来仍被人反复查看。
如果这是某篇具体的文字倒也罢了,如果是视频这么低信息密度的资料,会逼得所有想要深入理解这些评论的人全都花这么多时间去看视频。
结果就是一篇文字损耗掉未来不知多少万小时的人类生命。
耽误人的时间,罪同谋财害命。
这跟不是针对现在的这位,而是一个普遍的政策。基本上除非当事人已经载入思想史,成为人类常识的一部分,否则是不怎么考虑针对个人去做什么分析和评论的。
这是对将来所有读者的必要关切。
因此,我一般都是“借题发挥”,将问题本身仅仅作为联系到某个经典问题的垫脚石,去论述经典问题本身。
这些经典问题往往要比这些具体问题对你重要得多。
这么想——过个三个月,谁还会关心现在这个具体问题到底什么结果?连当事人自己怕都忘了这回事了。
但是这些论述,却是按照你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乃至五十岁回来看,都仍有重看的价值,且有与其他人讨论的价值来书写的。
若达不到这个标准,是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的。
没看视频,只谈睡前消息自己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所提的一个概念——公务员待遇市场化。
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
你是否赞成法官待遇市场化?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让过了资格线的人一起来投标,谁出价低,我们就让谁当法官,并且每年重新投一次标,以降低司法成本、保持司法效率?
或者更大胆点——干脆弄个“滴滴判案”,万千法官,在线抢单?
为什么这么打比方?
除非其事务性强到和一台柜员机类似,否则公务员的业务都天然的带有一定对公共事务的自由裁量权。
ta们不可避免的在本质上有法官的特性。
哪怕只是政务大厅里的普通窗口人员,在不违规的范围之内也一样有无数种悄无声息的手段导致你的事务分发到不同的处理管道,极大的影响你的办事效率。
除非你精通政府业务——比如你自己就是公务员家属而且积极关心,否则以政府事务的复杂性和快速变革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其实无法通过有效申诉干预公务员对自己业务的裁量权和影响力。
ta们在本质上是一大群没有穿法袍的前端法官。
所以问题一下回到了原点——
司法能不能市场化?
如果一项政务单纯到可以机械化,完全没有任何单独安排责任人的必要,这个岗位自然会被机器顶替,并且其责任自然的转移到一个系统管理岗上。
但这是职位本身的消亡,而不是职务性质的变化。
凡值得保留的公务员职位,其所谓的“值得保留”必然意味着它需要一个对此有足够利害关联人来行使某种裁量。
那么问题来了,何以行政裁量权不能市场化?
人类不是标准件,各种难以想象的0.1%概率事件在几百万几千万这个基数下都会变成月经乃至日经常事。而且行政事务性质敏感复杂得很。隔三差五换新手,完全无视了经验积累对这些工作的关键意义。
打个比方你就很容易体会——这就像因为便宜就不断的用“考试过关”的实习医生换掉老医生,因为“俺觉得无非是打个针开个药”一样。
这种医院,你怕不怕?难道只要便宜就没事吗?
它真的“便宜”吗?
不要拿西方做标杆,把中国与它们不同的地方都视为“落后”。
某些科目上,西方是没有资格教导中国的。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