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谭嗣同称“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

这段话没有什么神奇的意思,不过是说中国的国力基础远胜过西方列强,而他并不觉得他所在时代的中国人是很温良恭俭让的民族。假设中国拥有了列强的技术能力,那么以中国的国力基础,世界各国和准葛尔的命运估计相同,会被暴力征服和吞并。

如果你从这段话往什么“幸亏兵力不强所以对内镇压才不严重”的方向解,

第一你语文不及格,这不多解释了。

第二你历史不及格——谭嗣同又不是起义失败的革命党,他是简在帝心的新政要员、不折不扣的体制核心的一部分,他怎么可能觉得“过强的镇压反叛的能力”是一个问题?

清朝同治四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公元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家邸中。[1]他的父亲谭继洵时为朝廷官员,曾出任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

谭父是清政府的督抚级的高官,已经是地方官的极品。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他异常不满,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和欧阳中鹄、唐才常等组织“算学社”,聚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3]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之后,他父亲为他捐官江苏候补知府,供职江宁。[3]

他自己31岁就是候补知府,已经是官身。

1896年底重回金陵,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卷。[4](梁启超言,谭嗣同曾两渡台,其所著仁学,初题:台湾人所著书)1897年,他接受了湖南巡抚陈宝箴邀请,和唐才常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4]1898年,创建南学会、事务学堂、武备学堂、4月和唐才常、熊希龄等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4]维新运动时期,《湘报》和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三足鼎立,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维新报刊。[4]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5]

如果你说他父亲为他捐官算包办强迫。现在他自己谋了个四品卿军机章京。

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

接密诏勤王保驾,保皇党还能经典到什么地步?

9月18日夜,他前往法华寺争取袁世凯支援,杀荣禄、囚慈禧,不料袁世凯向荣禄告密。[5]有说其实日间已有守旧派杨崇伊上书请太后训政,袁世凯了解到太后已知,畏罪才告发。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避祸日本使馆,劝说一同出逃但遭拒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大刀王五一再劝说出逃,均被拒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5]

以死尽忠,还需要解释吗?

1898年9月28日,荣禄亲信贻谷请奏:请求速行斩决维新人士,同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当刽子手要临刑之际,谭嗣同突然大喊一声:“吾有一言!”当时刽子手询问在当时对维新派恨之入骨的监斩官刚毅,是否等谭嗣同说完,无奈刚毅不予理会,谭嗣同英勇就义,这句话也因此成了千古之谜。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这有心杀贼,难道是“有心杀光清朝统治者”?他自己就是“清朝统治者”,而且世代都是。

他这说的是要杀荣禄袁世凯,这里头连慈禧都不包括。

谭嗣同是一位典型的改良主义者

第三,你急需寻求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专业帮助了。

因为这意味着心理健康已经岌岌可危,即将出现显著的事务危机了。这会严重的威胁你维持正常社交和社会协作的有效能力,导致重大的人生挫折。

什么东西都要强拧着抒发自己那点纠结执着,乃至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那一个问题”,这是心理健康的红色警报,极其不祥的信号。

这些信号,你自己不觉得,周围人洞若观火,甚至很可能已经侧面提醒你不止一次了。

再次建议你立刻停止,转向专业救治。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这个症状已在肠胃了。建议你客观调查一下上司和同事对你的工作表现的评价,多半已经接近忍无可忍。

说句实话社会如何暂时离你还很远,保住工作比较重要。

等真的搞到失业破产失恋离婚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