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朋友会「渐行渐远」这件事?

如果你只有不到25岁,那么这个渐行渐远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你只是习惯了五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大房子里耳鬓厮磨的关系基准,然后很快发现离开学校后这种强度的交往急剧减少了。

以前者为基准,任何关系都是“渐行渐远”的。

等你适应了新基线,你会发现现代意义上的“朋友”的互动强度本身就是一个很长周期的波动量。

而这时候你又很容易因为第一个周期的下行段漫长得超过了你的预期而误认为那个是“渐行渐远”。

当然,的确有很多人没有所谓的“周期”,这个向下趋势就直接走向零值并且固定不动了。

但是即使是真正的朋友,也仍然会有这样的时间跨度相当大的周期性的互动量下行段。

如果你在每一个下行段都哀叹“渐行渐远”,最后稳定在0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因为这其实是在自我调适、要去适应“最后归零”这个结局,只是采用的形式比较哀婉罢了。

现代人需要很大的安全空间,不必为这些必然现象焦虑。

人品受认可的交情积累是极其珍贵的稀缺资源,就像家里的备灾物资,即使长期不动,也没人会随便丢掉。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对对方的人品到底有多大的信念,而对方对你的人品有多大的信念。

有这个信念,才有“彼此备灾”的实际效用。不然你存一桶饼干,真灾害来了,你却自己心知肚明“估计吃不得了”,这“备灾饼干”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没有这个信念,根本就不存在朋友这回事。

绝大多数这类哀叹的对象,从一开始就谈不上朋友,只是熟人。因此所哀叹的只是熟人的渐行渐远,而不是朋友的渐行渐远。

这属于表述错误,问错了问题。

而“熟人渐行渐远”,这属于自然现象的默认现状,不适用“哀叹”这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