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部分男性都强烈主张冠姓权?

居然有人认为“说大部分男性强烈主张冠姓权是造谣”。

造谣?

这很容易检测——问问离了婚的男性对女方抚养的子女改姓母姓什么态度,自然不攻自破。

改了姓,不知多少人就不给生活费学杂费了。

还是要提钱才最老实吧?

至于说口口声声说“我就对冠姓权无所谓”的,真的有孩子吗?

等自己真有孩子,从了母姓,再说自己云淡风轻才好吧?

还在上大学或者恋爱都八字还没一撇,当然容易“大度”。

真事到临头,还是大度才算数。

为什么强烈主张?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已


现在再说一下“冠姓”问题。

这本质上是一个“后代观”问题。

“我有后代”是没有走永生路线的东方文明救赎死亡恐惧的思想策略。事关生死和个人存在的价值,所以在传统东方文化之中对这一点执念极深。

但这执念的基础——由法律所保障的家族的强制权利已经无效化了。

“孝治天下”的基本政治理论已经被抛弃,忤逆罪已经消亡,成年人自由更改姓名(尽管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手续)的权利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社会实践。

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差距有多大?

古代人记得最清楚的是自己的族谱,这里面有自己饿了、病了、穷了可以求取帮助的一切对象的名录和联系方式;记得第二清楚的是祖宗家法——即保持获取这些资源的合法资格。

解读:闽南门楣上镌刻的“衍派”和“传芳”有什么意义?现在这些福利也罢、约束也罢,都一起消亡了,既然如此,继续背负这些信息的成本就成了一份额外的支出。

换句话来说——无论你的子女姓什么,大约三四代以后,他们极大概率会忘记你的存在。

不信的话——在座的可以举个手——有几位知道自己的曾祖父的父亲叫什么?

有几位可以确信自己的曾祖父和他的父亲真的是同一个姓?

这一确信又有多少可查的实据?——有多少人可以为此作见证?有多少受到持续维护的文献记录、多少被有序传承的实物证据仍可获得?

你家里有几件曾祖父的遗物?曾祖母呢?

为什么如此的少?要想改变这一点,你能做什么?看明白了吗,支撑姓氏传承的社会体系已经消亡了。

人们在争夺的,只不过是一块转眼间就会消失的干冰。

如果对方跟你争,你最好的策略——冷酷一点说——不是跟对方苦争,而是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己的争夺权换一些更有实际意义的、将来不会蒸发的东西。

眼光长远的看,主张“冠姓权”的最明智策略,并不是拿来用掉——因为最终没有实际意义——而是拿来趁着保质期没到,赶紧卖给还觉得它值钱的人。

不过,说实在的,看着对方如此在乎这个,你有必要反省一下是不是挑错了人。这其实和对方争取自己高度重视的东西使用的手段有多激烈关系倒不大。

而是“对这么显然已经没有价值的投资品却因为心理发育滞后而下如此的重本,以至于肯以这么高的溢价接受被割韭菜,而且自己还没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这有点令人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