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的军服最好看?
男人们骚起来,真的遭不住。
要知道自然界一般都是雄性比雌性更有观赏性。那些鲜艳的颜色、巨大的头冠、辉煌的翎毛可都是要拿命拼的。
买二百种口红算啥,人家敢穿着大红袍面对排枪徒步前进。
我刚参军的时候,他们都笑我。
他们懂个屁。
大不列颠:跟我们比铁匠?
法兰西:跟我们比裁缝?
意大利:跟我们比皮匠?
意大利国家宪兵:你等着。
等哥穿上斗篷。
西班牙:你的斗篷有我屌?
查尔斯:听说有人觉得自己斗篷很屌?
今天姐过生。
今天我姐过生。
今天我妈过生。
姐又过生
我姐又过生。
我妈又过生
好吧,看大家热情高涨,那就说一说。
其实军装是有一个大倒退的。
一战是一个重大分界。在这之前,欧洲列强的部队基本沿袭了中世纪封建领主部队的习惯——除了雇佣兵外,一般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之间有天然的界限。
军官几乎完全是由贵族担当的。并不是你作战勇猛、以一当百就可以当军官。战斗英雄是战斗英雄,可以往上升级到士官,或者再往上升级到士官长、去士官学校教走队列、拼刺刀和修枪。你是战斗英雄,但如果你不认识字,你就不懂如何计算弹道射程、阵地布置、弹药消耗,不懂地图作业、算不出行军里程……这根本没办法当军官。
军事指挥是要求宽广而且扎实的文化基础的,这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前对平民普遍是不现实的。
因为没有一个普遍的义务教育提供一个“平坦”的均匀的知识水平的起点,使得当时的军事院校不得不总要假定学员们是半文盲。于是总是要从基本的文法、数学、骑术等等基础学科开始教起,所以培养期自然而然的更长。因此,他们常常招收的是比现在年纪更小的学生,年纪接近小学毕业的水平,而不是像现在的军校这样招生要求从高中毕业起步。
这无疑对家庭的财力、文化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即使不包含任何歧视,客观上也只有贵族之家才有能力(以及兴趣)把子女送进军事院校。
可以说普鲁士开创义务教育之前,军事院校基本是清一色的贵族学校。金母鸡下金蛋,军官也几乎是清一色的货真价实的贵族。
所以强制义务教育之前,官兵之间的鸿沟近乎不可逾越。
这也表现在军官制服上。
因为这些军官并不是从大规模战争中的幸存者中大批涌现出来的,而是从小精心浇灌的。他们的服饰几乎也就没有“大规模统一配发”这么一说。升职之后由专业供应军官制服的几家老牌裁缝世家上门量身定制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传统。
样式是有的,但是手艺全是奢侈品的手艺。金丝银线贵金属、宝石镶嵌、头等的皮革、真丝纯毛的面料、珍稀动物皮毛,倾其所有的往上堆,并且说白了都是照着皇家服饰做减配而来的,连裁缝本身都是为皇家定制的那一批裁缝。
经验丰富的裁缝们针对每一位主顾的身材特点扬长避短,改了又改。靴子手套(甚至皮带、枪套、甚至枪、佩剑)都是量尺寸手工缝的。
这一代的军官制服和后来一战尤其是二战后的军官制服是不能对比的。
打个比方,前者都是萨维尔街的顶级定制品,后者只是类似阿迪耐克那样的质量较好的量产货,而士兵制服(除了皇家禁卫军团)则一直是类似H&M这类的廉价快消品。
所以,挣扎着挺过了一战二战活下来的欧洲列强所复兴出来的有一战前风格的军官礼服,恐怕会是军服的历史最高峰了。
德军制服备受赞誉,得分两块。
国防军制服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英国同行的传统,容克地主出身的军官们也是普遍自己定制自己的军官制服。而且国防军的制服设计也继承了很多一战前的细节设计。可以说国防军仍然是一支贵族部队——毕竟一战时德意志还是一个有皇帝的帝国。
这是国防军制服。卷袖、滚边、密集的金属扣、丝线织章,尤其是无口袋设计,体现了强烈的贵族服饰风格。——贵族军官有副官、侍从、勤务兵,自己是不需要浑身口袋装各种零碎的。
党卫军的制服才开始探索出平民军队制服的道路。
看到浑身上下的大口袋了吗?以及明显富有“中产阶级”的“上班西装”风味的基本样式了吗?
事实上党卫军是在有意的强调自己的“草根性”,“人民性”,所以刻意在追求一种朴素的美。
这两个流派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防军像刚结婚的小王子,党卫军像早上刚上班的大堂经理和车间主任。
而很不幸的,实际上可以说一战二战本身就是大堂经理和车间主任们打赢小王子们的过程。
所以搞得后代的军装风格普遍的走向了“大堂经理风”。
而以美军为代表的“大堂经理风”的优秀水平,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美国空军仪仗队
看到没,把徽章袖标这些摘了,直接可以去维加斯代客泊车了。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