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悲剧作品时的心理痛苦有可能减轻吗?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欣赏悲剧?
其实比较建议对幻想类作品谨慎接触,减少阅读比重——或者至少,要对它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那就是不要简单的“从虚构故事里受教育、受熏陶”。
这话我在评论刘慈欣的作品时就曾经提过,现在再重复一次——当作者自己相信“弱肉强食”,作者很容易扮演上帝把弱肉强食的主角写得非常成功。
“上帝”给你一路保佑,你当然一路成功啊。
这个问题在所有的幻想类文学里都有,谁也不能免俗。
作者相信“好心必有好报”,那么“狗杂种”也可以学会绝世神功,狄云也能感动血刀老祖。
悲剧也是一样,作者想要展现命运的残酷,ta当然可以倒转乾坤,操弄命运。
恐怖片也是,喜剧片也是。
问题是它们量太大了,喜欢ta们的人太多,以至于你会不知不觉的赋予它们更高的权重,过于重视它们所主张的观点,不知不觉的将它们的故事当成历史现实、真实的经验教训来接受。
这是错误的。
再说一遍,这是错误的。
真正的世界,远比这些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作者更温和、更宽厚、更仁慈。
不错,就极端值而言,客观世界的一些情节甚至比小说更可怕、更诡异,但是,就总的事件的宏观统计而言,客观世界要远比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者们更宽容和温和。
它可能给你比小说里写的灾难还大的困难,但它往往也会给你小说里根本不会给你的希望和帮助——如果这些照实写在小说里,那么这小说就“没张力”了,“过于巧合”了,“没意思”了。
怎么那么巧,逼得你走投无路的债主突然跑路了;
怎么那么巧,你打不过的对手突然病了;
怎么那么巧,你犯下的大错刚好没被上司看出来,而且还没有爆炸;
——写在小说里一片集体嘘声,但在现实里这常常发生。
不要误以为世界是任何小说里描述的样子。
任何小说,都没资格为世界定调、为它代言。
看小说、看电影、看戏剧,除了自己找点刺激之外,最大的现实意义,是看看“能触动这么多人的东西原来是这样”,从而可以了解人类的某种心理特性,而不是世界的某种规则。
前者可能对你设计产品、设计体验有好处,这是很实际的。
而后者根本不存在,不能用来指导你对世界、对“天道”的理解。
一丁点都不能。
换言之,看了某“悲剧“作品就对世界失望、绝望、抑郁,那是一种一意孤行,明知故犯的自我戕害和诅咒,可怪不着世界自己。
自己朝着自己开枪,然后咳着血责怪世界残酷,这太……冤孽了吧?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