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失败?

那只是苏联失败了,而不是计划经济失败了。

苏联的失败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文化、社会、人口积淀承受不起它自己的宏伟志向,而不是它的“经济制度不合理”。这就好像一个身体瘦弱的小孩要去举杠铃,ta没举住摔倒了,人总是可以轻松地认定是ta的“发力姿势不合理”。

这样认定“对”吗?“对”啊。但是是那种毫无营养的“正确”

实际上恰恰相反——以如此脆弱的社会结构、如此浅薄的文化积淀、如此短暂的时间限制,与其说是苏联的计划经济失败了,不如说是苏联的计划经济已经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你们要想到沙俄仅仅一战之前还是一个农奴制国家,工业水平列强垫底,海军实力近乎于零。苏联所谓“加盟共和国”“东欧卫星国”固然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毕竟不是不需要照顾的殖民地。

如果苏联没有实行强计划经济,而是在美苏对抗的背景下一开始就搞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那么它连摸杠铃的机会都不会有。

只是那个奇迹没能帮助这个小男孩举住ta想举的杠铃。

实施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安全环境。一旦进入战备状态,自由经济就必然要被战时经济取代,这不是人力所能选择和抗拒。

“苏联计划经济”的本质根本不是什么哲学思想的差异,而就是“战时经济”四个字而已。

很遗憾,苏联的生存空间远比美国这个四面环大洋,有西欧、拉美、日韩菲台乃至中国做缓冲的国家逼仄而危急。它根本就没有机会从战时经济体制里转轨出来。

它没有不长期实行战时经济的机会,而且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它实施计划经济是对的。它的失误不在于实施了计划经济,而在于没能争取到更安全和平的发展条件。

只是历史不容假设,这可以说是苏联这个国家的宿命——它从一出生开始就是秉持着共产主义这样一种国际主义作为立国之基。这注定了它要参与“天无二日”的世界争霸。这从一开始就锁定了它作为较为劣势的一方不可能不实行计划经济。这里甚至都不存在选择可言。

人们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自己所在的国家实行着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领导层“选择”的结果。

实际上这是错的。

经济政策是对经济现实的体认和适应的结果,是“已经先被客观现实决定,然后被明文接受”的过程你很安全,你想实行计划经济也做不到,你不安全,你想实行自由经济也做不到。而你安全还是不安全,这不是随你自己选择的。

当美国自己危机起来了,它也会往计划经济方向换挡,而中国大局越安全,中国则会自然而然往自由经济方向换挡。

无论身处其中的人的个人意愿喜不喜欢这些换挡的方向,也无论这些决策层自己的个人理想如何,这些走向在宏观上、长期上并不由他们决定。

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谁更优越”,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

第一,不管你觉得谁“更好”,决定权都不在人类手上。你的计划度该有这么高,你出于“对自由的向往”强行调低,你就是在自取灭亡,免不了丧师辱国之后黯然下台换人。你的安全危机撑不起这么高的计划度,你强行调高,你自己自然地位不保。

这就像坐在火车上的人讨论火车该往哪边转弯更好。抱歉,决定这件事的是铁轨和扳道工。

第二,锄头适合挖地,镰刀适合割草。谁好是看你是在挖地还是在割草,不是看你更喜欢谁的形状和光泽。

这种只谈形状颜色和光泽的选美讨论,最大的“用处”只是用来诱骗邻居放下锄头改用镰刀,好在他绝收之后卖米。

不要犯蠢。


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所谓成功的可靠定义是什么?

不先把这一点定义清楚,就断言“失败”岂不是荒谬的很?

难道是你也不知道怎么定义,但是只要根据那种定义会得出计划经济并不必然失败的结论,那个定义一定是错的?这样?

如果是这样的立场,建议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要么就请先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出来。

或者请证明“使得计划经济不必然失败的成功定义逻辑上不存在”。

注意这个标准显然不能高到“任何经济体制都失败”这个程度。


计划经济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本身就存在着一个探索和成长的过程。用婴儿期笨拙的计划经济实践所展现的种种缺陷来断言“凡属计划经济必定会失败”,就如同当年因着原始飞行器的屡屡失败而断言“比空气重的飞行器不可能成功”的人一样。

ta们只看到那些简陋的机器没能飞出10米、50米、100米……没能坚持过1分钟、5分钟、15分钟。与此同时热气球早在一百多年前都已经能飘空几个小时,乘着风飞出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了。

在第一次成功之前,你面对的总是失败。这几乎是一句废话。

问题不在于失败,而在于这次失败有没有比上次飞得远,这次滞空有没有比上次飘得久;在于这次有没有刷新上次的记录、今年有没有超过去年的水平。

凡是能有这样表现的新事物,即使没有任何既有的成功记录,也不能简单的用“必然失败”来预言它。

那么计划经济有没有体现出这样的轨迹呢?

这个我一开始就说了——在本质意义上,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是计划经济的典范。成功的企业的规模上限是否在不断提升?

两百年前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只能最多维持几十人的有效合作和对外竞争;一百年前这个数字有没有变大?五十年前呢?二十五年前呢?

这个“最大有效竞争规模”真的是在随着时间推移下降吗?还是说它显然有一个数学上的上限?

在你能确切的证明有这个上限之前,你不能断言“计划经济必然失败”。

事实上,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内部进行强计划指令管理这种基本的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使用合理的自上而下的计划来管理内部资源分配以发挥最强的对外竞争力”这个基本逻辑是毫无疑问的首选策略。

前提只是你不能超过你可以有效管理的规模上限,要保持计划的有效性。

苏联的问题是以当时用纸、笔、手工插接电话为工具来运营的最大实体规模上限远远的不到一个国家的程度。强行在国家这种规模上硬做,力所不能及。

但现在已经不再是纸、笔、手工插拔电话的时代了。现在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高铁、涡扇喷气式客机的年代。

在技术上,计划经济所能支撑的实体规模上限已经极大的扩展了,已经与小型国家相当。

一个典型的证据,就是现代最大企业的年销售额已经和很多国家的GDP相当——已经到达了千亿美元等级。

它的问题只是你现在有没有能力做好把这个策略用在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上十亿规模的群体身上。

你的计划要管到什么方面,要深到什么程度。你应该如何安排不打算纳入计划的部分?不打算纳入的部分与纳入的部分之间要如何处理关系。

但是你们仔细看清楚——“哪些不纳入计划”这个安排本身是计划出来的,它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将来的趋势并非你天生可以随便,只有找到足够的理由才能不让你随便;而是你天生就不能随便,只有有充分的理由才会放你随便。

因为“有理由才放任”正在系统的击败“有理由才管制”

为什么?

因为世界已经进入了这样一种新的时代——我们不再是那样弱小而分散的群体了。“先自由放任,等出了问题、造成了足够令人警醒的后果,我们再因为看到了这种必要去设立新社会契约管束这种放任”这种模式本身已经不可持续。

一个新的思路,你只要放任短短几年,就能借助强大的全球商业体系孵化成万亿规模的跨国实体,转化为功率空前巨大的宏观实践。

如果事后它被证明是致命的,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甚至人类的整个种族都可能承受不起这个后果。这远非信息时代甚至机械化时代之前的状况所能比拟。

自由放任,发现恶果再改,在一百年前是好策略,现在仍然基本可行,但一百年后将变得显而易见的愚蠢

作为一个国家——尤其是没本钱犯错的国家——最好学会计划经济的必要技能、实现与这个生存策略相适应的体制和权力构造。

而那些有本钱犯错的国家也并不会因此逃过一劫——ta们只是要先等本钱输光。

看着吧,未来必定会属于“按计划放任”的计划经济国家,而不可能属于“原教旨主义自由经济”国家。

这不是人类可以凭自己的好恶选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