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的建筑和主角盔甲是否是日式的?中式甲和日式甲有何区别?
关于盔甲。
古代中国,除了技术做不到的,任何形式的有可取之处的盔甲都可能有。
包括“日式盔甲”。
认为唐军就是xx甲,西夏军就是xx甲,明军就是xx甲,清军就是xx甲,这是拍电影、画得胜图为了让你好分清人的需要,根本不是现实。
真打起来什么甲好就是什么甲。往往敌我两军一开始还各有样式,达到后来是缴获也罢、自己改装也罢、批量仿制也罢,少量测试也罢,总是会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谁疯了在保命的家伙上讲“民族主义”?嫌命长么?
说“建筑都是歇山顶显然违背常识和规定”的,其实并不见得如此。
事实上中国建筑的丰富灵活得很。
元《江天楼阁图》(来自中国书画报社)
主副楼都是歇山顶。
明(网图,侵删)
(图来自知乎 @艺萃 )
隋唐
至于说歇山顶到底有多高贵,做了多么违制——自己看看《清明上河图》数一数有多少歇山顶建筑,看看是不是个个都是宫殿道观吧。
清明上河图罕见高清全图(超清大图一亿像素以上)这个道理不复杂——西周、东周、春秋,战国………隋、唐、宋、元要有这个能力把境内的违章建筑都抓尽杀光(理论上,违制是大逆罪,要杀头甚至族诛的),它们还这么容易亡吗?
不要根据教科书上写了句“庑殿顶最尊贵,歇山顶次之,平民只能用硬山顶”,就以为世界是按照这个规则来的,肯定没意外了。
实话实说——你多翻点古画,“庑殿顶”小卖铺都多的是。“几乎间间都是歇山顶”的戏园子、小庄园一堆一堆。
各种不知道什么混搭顶,不知道算不算抱厦的“抱厦”,不知道算不算垂花门的“垂花门”,各种所谓“破风”,甚至“拱顶”、“罗马穹顶”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不要根据书本介绍理解世界!
再附送一点小知识——为什么歇山顶这么受欢迎?
首先你要理解中式建筑的软肋——就是柱脚。中式建筑一般不用墙承重,靠的就是夯土地基上放石质柱础来隔断湿气。在柱础上立起由油漆保护的柱子,柱子之间用榫卯穿栏的梁、坊檩相连,枋上坐斗拱,上铺椽条,望板,再铺砖瓦。整体上约等于一把巨大的脚踩石头的大椅子。
最怕就是湿脚。
所以为什么歇山顶流行?因为歇山顶几乎是小型建筑想做整圈屋檐保护所有柱脚不受雨水侵蚀的唯一的选择。
硬山顶两头出头护不住,因为屋脊处毕竟太高。只有一层高的小房子适合用硬山,做到两层高用硬山是怎么也护不住柱脚的。
而只有三五开间的小房子做庑殿顶做出来效果简直好笑——四条脊汇聚到顶上,主脊只有两三米长,更像是个畸形的亭子,匠师非被打死祭天不可。
祭天亭所以有点钱的人,起下了心思不是打算住两年就丢掉的房子,几乎肯定要做歇山顶,不然能咋办?
这也是为什么宫观建筑、城楼这些几乎必是歇山顶。难道造个一次性的城隍庙,每三年请城隍爷先住几天如家顶一顶?或者一次性城楼,敌人来了正好遇上大修,大家都去死吗?
没得选择!
老子攒了一辈子才盖个两层楼,你不准老纸也要修歇山顶。
节度使是我姑舅,公安局长是我祖侄,我们张家在本地已经四百五十年,看到的死皇帝已经有七八个。
你有胆派调查员来试试,看监控坏不坏?
至于说各种所谓“破风”,日本拿着中国的小结构到处用罢了,谈不上“日本的独特发明”。
简单说——中国有任何结构的“破风”都不奇怪,有了也不成其为任何意义上的“日本风”。
直白点说——近代以前,如果一个结构原理一致的东西中国有日本也有,起源地是日本的可能性基本是零——无论日本现存多少数量。
因为古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基本是0。
日本西渡而来的人物,在唐宋明甚至清面前没有任何可以特别教授的东西——更别说中国天朝上国的心态根本不认可日本存在任何意义上的优势——谁去学?
让日本人教中国人炼钢、打铁?制陶?沏茶?画扇子?烧炭?制漆?造船?还是制弓?造甲?难道教作诗?画画?弹琴?
晚清以前中国没有任何东西是反过来师从日本的,怎么个源自日本法?
这不是民族自尊心问题,而是一个逻辑问题。
有个说法说折扇是日本发明的。
这依据是什么呢?主要是文献资料。
然而永历大典何在呢?仅存4%。
四库全书““删改之横,制作之滥,挑剔之刻,播弄之毒,诱惑之巧,搜索之严,焚毁之繁多,为所欲为。诛戮之惨酷,铲毁凿仆之殆遍,摧残文献,皆振古所绝无。虽其工程之大,著录之富,足与长城运河方驾,迄不能偿其罪也。”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20年时间里,全毁书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共约3000种,删改书无法计算,禁毁书籍总数在10万部以上,因惧祸而私自毁弃者尚不在其内,销毁版片8万余块。
你说我们的文献里有什么于是说明我们有什么,这有可信度。你说我们文献里没什么于是证明我们没什么,这只不过间接论证而已。
不足以为全信。
为什么我不信日本发明折扇?因为即使从蔡伦改进造纸术算起,中国有纸也是公元62-121年间事。
日本人从朝鲜人手里学会造纸却是610年以后的事。大化改新确立天皇制已经是645年。
中间差着近六百年。
这之后日本人才开始从遣华使手里学会正经造大点的房子。这之前只有窝棚类半永久建筑,根本不足以支撑大规模人口聚居。
尤其严重的是日本这时还没有可供书写的文字。一个国家,没有文字,根本无法传承太复杂的工艺经验。这一般都意味着冶炼技术稀烂,也就意味着工具简陋,也就意味着手工艺粗糙。
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300年就能做这个(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挖耳勺。
你跟我说要在后母戊鼎、妇好扳指算起两千年后,从蔡伦改进造纸出现六百年后,由一群没文字、住窝棚、缺少金属工具、缺少大型城市的半开化部落发明了纸折扇,返销给我们。
这个就好像说某个太平洋土著民族现在还没文字、还在拿鱼叉捕鱼,刚照着开着探险船来的船员们的文字发明了注音文字,结果五十年后他们先于世界发明了水力锻锤。
看似水力锻锤似乎没啥“技术含量”。但是实际上需要大量的前提知识。
尤其是,这里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历史记忆的形成存在内在规律。也就是一个东西很可能的确原型是一个小地方的人发明的,但是因为这地方太难让人相信是原产地,于是这东西真正的被人所知,反而是以将它发扬光大的人的名字为准。
举个例子——VCD是中国企业开发的,但是现在有谁不查资料会这样猜想呢?
实际上U盘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不经特别提醒,一样有很多人会觉得诧异——另外,这很自然会出现很多发明声称者。
假设这事发生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最后尘埃落定,形成的历史记忆会是中国发明了VCD吗?
我更怀疑“日本纸折扇”是一种“幸运饼干”式的发明。——其实根本是本地的东西,但因为太怪异所以扯了个“海外品牌”。我的理由很简单,这玩意如果真的很畅销,这东西又不像刀剑涉及到难以观摩的冶金工艺,中国的手工艺者岂是吃素的?有什么理由中国这群经验多一千多年的手工艺者的“日本折扇”会做得不如“日本匠人”吗?凭啥把这个品类让给“日本人”做?
传统中国美食——幸运饼干我看不出这件事的合理性。
除非经济规律不奏效,否则我看不出任何纸折扇真的是源自日本的现实性。
至于后来的各种文献里写的“日本所贡”,我更觉得这些同志是加州牛肉面吃太多了,还以为加州牛肉面真的“原产加州”。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0 1.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