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讨厌自己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今天来点日式学术,提一个“相处力”的概念。

所谓的相处力,是指“你能对对方维持补强态度的最大时长”以及“再次恢复补强态度的最小时间间隔”。

关于补强其实,“补强态度”就是友好的实践性定义。你对谁保持补强态度,你就是在对谁维持友好状态。

双双都在补强状态,互动一定是友好的。这不见得意味着愉快,但至少处在友好状态。在这个阶段,双方的感情账户在不断获得收益,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建立感情”。

一方补强而另一方补弱,取决于补强一方的修炼和能力,存在一定的扭转气氛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阶段,感情已经处在消耗状态。

双方补弱,那么每一句话都会被理解为更可怕的攻击和伤害,每分每秒都在磨损感情。

问题是,极难有两个人可以无限连续的相处而一直保持双向补强这种理想状态。

不是绝对没有,但是极少;可遇而不可求。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都处在一个“只要相处超过一段时间,由补强转补弱的概率就会大增”的状态。

区别只在有多久,而不在会不会。

而要想保住彼此的关系不耗尽,人要有自知之明,管理住相处的时间和间隔。

“无时无刻不相处在一起,从不分离”是一个要求极高的相处方式,能做得到的人,千中无一。

而只要相处时间够短而间隔够长,谁都有能力提供一个足够美好的相处体验。

在这个案例里,问题就出在这里——母亲和子女接触过多、频率太大,不但单次延续的时间超过了母亲可以维持友善态度的极限,而且毫无可供修复友好状态的时间间隔。

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了,明白吗?

找保姆,找邻居互助寄管,托儿所……哪怕只是给堆玩具自己玩,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减少和子女的直接相处时间,并且拉长两次相处的间隔,找到自己可以维持积极善意的承受限度,你们的关系自然就会好起来。

谈恋爱也一样,与朋友相处也一样,任何亲密关系都一样——你有你的相处力极限,你要清楚的承认和查明这一点。

不要神话“朝夕相对、卿卿我我”的必要性,别把感情葬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