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很多年的好朋友越来越失望,我觉得我应该让他变得更好但看不到希望。我是否应该放弃这个朋友?

谁说拉远距离就等于放弃某人呢?

有时候这恰恰是为了挽救。

有一些事情,不走到山穷水尽、直接面对客观困境的挑战,是不会有真正面对的勇气的,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改变的机会。

这其中最典型的一类,就是“虽然你嘴上说不可以、不接受,但是既然你还没有走,就是在用行动证明这可以、这能被接受”。

既然你嘴上说不接受其实是可以接受,那么其他人跟我说“不能接受”不也可能是一样的“play hard to get”的把戏而已吗?

你的恋栈不去,恰恰往往是对方不悔改的凭据和底气。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真正的让对方知道这样对待人是不行的,本身就是在帮助和挽救人。

人们的问题是这样的决定来得太晚了,来得太少了。

实际上应该是一见到这样的行为,就立刻一周不安排见面。

如果见了又犯,那么就接下去一周不第一时间回复信息。

再犯,回复信息的时间间隔拉长到以天计。

再犯,拉长到以周计。

再犯,命令前台公司改预约制,没有记录约见的一概不放行。

不是“断绝来往”,而是分出十七八档距离,看情况升降级。

一般人不应该知道你什么时候在哪里,现在在干什么,接下来要干什么。根本就不该有可以突然袭击和埋伏你的可能性。

你的日程本来就该是满的,谁不经预约随时闯入也插不进去才对。

你想多说得上话,我的观点和条件是很清楚的。这些观点和条件不接受评判,你没有权利和立场来评判这些是不是怪癖或者“过分的要求”,要保持来往,必须无条件尊重这些前提。

你自己跟人交往的准则是什么,这个是你自己的事,我也不评判你。但是这是你要跟我来往的条件。你做得到,那么就说得上。做不到,就是你自己选了要保持这样的距离。

这没什么奇怪的。

跟我谈论为什么另一个人不适用这个法则是没啥用的——因为你是你,另外一个人是另外一个人。ta有比你优先的地方,也有比你落后的地方。

更何况,人怎么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做到令所有人满意的,而且说实话也没有追求这种满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谁都不可能这样活。

按日程表安排时间,日程表不公开,一切都要预约,你就掌握住了尺度的主动权。

然后随时调调刻度就行了。

不必一会儿忍气吞声,一会儿彻底翻脸。

这太粗糙,也很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