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发文称「郑州洪水,没有任何排水系统能应对」,反映了哪些问题?

气候异常是人类即将要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

新冠很大概率是生态圈开始走向灾难性转变的开始。

前不久的德州大雪、再之前的澳洲大火、再再之前的北极圈异常高温、以及欧洲的酷暑、美国的大型山火,加上西伯利亚的冻土融解软化、北极圈的消退、太平洋岛国面对的海平面的上升,都是非常明确的警讯。

河南这次的极端异常气候现象则是另一个例子。

这给人类带来几个基本的挑战——

1)未来全球所有国家的基础设施都要面临难以想象的新挑战。

这一点我的看法和台湾的李鸿源看法一致——我们以前的水利设施主要是在考虑保证灾害不发生,这完全仰赖于气候稳定,而导致面对自然灾害多少有一个稳定的“前线”可言——比如地震多发带、比如自然的河道、比如季节性台风的典型多发地。

基于这种稳定,我们才能放心大胆的投入巨型工程,建造治理意义上坚实防线,谈论如何将十年一遇、百年一遇乃至千年一遇。

但未来的极端气候可能不再遵从这个逻辑。

水灾未必发生在传统的危险河道,风灾未必在沿海,火灾未必在低纬度地区,雪灾未必在高纬度地区。

它们可能出现在任何你无法预想,而且不可能普遍设防的地方。

如果我们将全国的建筑的防灾等级提高一个等级,仅此一条就足以深刻的改变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甚至可能改变城市群的基本规划。

这毕竟是一个防线要如何进一步加固的问题,还是一个新的设计思想的转变问题——不但要考虑将灾害直接抵御住,还要考虑那些无从抵御的灾难必须能就地被限制和缓冲

也就是不但要加强防灾力、抗灾力,还要增强容灾率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基础建设的新要求,都必然要求一份强大的基建能力来作为最基本的考试资格。

而这份基建能力的要害,不在于工程机械和劳动力,而在于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全球天气异常的新常态下会面临严峻挑战,这甚至包含了传统的发达国家。

这是一场新考试。你如果没带笔,你考都没法考。

2)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对救灾应急机制做新标准下的重新思考

河南水灾今天发生在中国,明天完全可能发生在马来西亚、印度或者日本、法国。

史无前例、突破一切规划的防灾标准,一旦发生,巨大的救灾需求就已成定局。快速反应和大规模物资、人力的援助是一个必须做到的硬指标。

注意,这里没有谈钱,因为钱不能替代沙袋、不能替代救灾专业人员、不能替代卡车和直升机、不能替代帐篷。如果这些无法调集,就算拿钱把灾区的地铺满也无济于事。这里谈的是可以直接与自然对话的物理性的要素。

这些物理性的要素的准备和常态维护,会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必须面对的治理能力上的硬挑战。

这不是来自什么意识形态对手的挑衅,而是直接来自上帝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免试过关,也没有人可以拒不参考、也没有人考不过会没事。

这种挑战对基于个人主义的选票民主制客观上会非常的不利。“救灾不力”和“破坏民主传统”将会是各国政要未来要面对的两大逻辑难题。

所有人都会宁可赌“在我任内不会出事”,而宁可拒绝在没有事的前提下“挑战民主传统”。

而ta们没有预先的幸运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3)全球化要面对气候新常态的新挑战

这挑战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全球产业链随时会有某个局部因为重大灾害而完全停摆。这威胁既现实、又绝对,属于经典的不可抗力问题于是因此造成的损失完全不可弥补,而它又似乎偏偏无法预测。

以前全球化几乎只需要考虑政治稳定性、只要靠军事强大、经济影响力深,这种风险是可以管理的。

现在是人家的屋顶直接吹不见了、城市断电失联了、工厂道路整个被洪水阻断了。任你赵日天如何不服都没用。

这意味着所有所有国家都必然要考虑产业链的分散化和布局优化。

这甚至包括中国自身。

分散化好理解——同一种零组件,我必须要有异地备灾策略,需要两个不同地区——最好是不同纬度、不同水系、不同地质板块、不同交通圈的供应来源。但绝妙的是——这并不见得会导致所谓的“工厂回迁”,而是会导致生产管理企业的全球扩张。

简单来说——一家电动车企业不止是会刺激德国、越南、日本也搞出一家企业来做电池,也会在另一方方面促使宁德时代全球设厂。

后一种做法可以在保证稳定供应的同时大大简化整合不同厂商不同工艺、不同标准而产生的额外复杂性和管理、营销、品牌成本,所以很有可能后一种样式反而会占优。

而再布局则受到另一种要素的影响——我要把我的主要赌注放在“更安全的国家”。

最不容易出事,而一单出了新传染病可以最快控制、出了水灾、雪灾、风灾、火灾可以最快恢复生产的国家。

也就是基建能力更强、基建更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更敏捷和有效的国家。

这是显而易见的必然选择。

4)国际秩序本身面临新挑战

这是指国际性灾害援助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刚才谈到的这些挑战,对于富裕国家而言固然是困难,但还算尚可一搏的困难。而且ta们吃了足够的教训,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凭借内在的理性积淀完成它必要的转变。

但是对于目前尚未完成基本现代化的第三世界国家、对这个的地球上的另外五十亿人,这可能是一个没有外部帮助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之所以能主宰战后的国际秩序,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是唯一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领导完成战后经济重建的国家。尽管苏联不算没有贡献,但从比例上讲贡献大为逊色——这甚至是苏联最终落败的根本原因。

未来的一大全球主题,会是越来越严重的难民问题和灾民问题。非洲拉美作为天然的难民工厂,会在这个新气候常态下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现实问题。

到时候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意识形态故事都会面临讲不下去的问题。

想要非洲人拉美人不再继续涌入,唯一的办法就是真正的帮助非洲和拉美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国家——而且不但要从硬件上提供生产力,还要提供文化的启示和理论的参考。

在不直接干预内政而陷入泥潭的前提下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未来的全球领袖的面试考题。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被这问题所困扰的国家就只能团结在谁周围,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