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善良的人变得愤世嫉俗,我该怎么对待他?

这么说吧,谁变得愤世嫉俗,怨毒满腹,你最好的选择都是远离ta。

这不影响存续状态的契约关系——比如你欠对方债,那还是要还的,甚至最好还要快点还。

存续中的合同,也必须执行,甚至要更加严格的执行。

但是关系是必须要拉开的。不要因为交情、同情而有任何的纠结。

落难而不愤世嫉俗,不满腔怨毒,那么你落难反而会是最好的投资你和投资自己的机会,聪明人会非常积极的考虑抓住这个机会大力买进。

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世界上门槛最低、回报率最高的生意,岂能轻易放过?

但是一但你愤世嫉俗、满腔怨毒,那么对不起,不管你是落难造成的、还是别的什么感动天地的原因导致的,也不论你是不是仍然财雄势大、奇货可居,合理的选择都是拉开距离,收回投资。

这跟原因没关系,只是纯粹的生存法则。

任何人向恶发展,即为负资产,只会不断的导致亏损。你不及时止损,你就会走下坡路,顺便导致所有受你供养的人付出连带代价。

尤其是,你绝不能帮助任何人建立“越散发恶意越得到优待”的条件反射。

任何人一旦把自己受到的打击转化为怨毒、迁怒于人、去向反社会方向探索,那么你对ta就承担着拉开距离的义务

不用担心这人会怎么样,因为天然存在着救助这类情况的自然机制,而原有关系人因为这类怨毒迹象纷纷拉开距离,造成了ta的生存危机,是这整个机制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这人迅速发现了自己的危机,开始非常慎重的考虑对那些自己新接触的、还没有被这些怨毒信息破坏关系的人发出什么信号。

那些并没有见识过这些怨毒的人,自然会给ta新的机会,帮助ta发展新的人生道路。

尤其是这一推一拉,会最大限度的促使一个人觉醒,意识到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是你以恶为业、弃善向恶的合理理由。

因为天理不容

这个天理不容不是通过什么神奇的勾魂使者、因果巧合来实施,而就是通过“怨毒即流放”的简单社会法则的贯彻自动实现。

你怨毒,所有接收到信号的关系都会受损,只有没受到污染的关系能留存。

你只有抛弃怨毒,你才有可能建立和培育关系。

就是这么简单。

一旦一个人通过社会协调一致发出的明确信号理解了这一点,ta自然会反思当初被放逐的原因——那个原因根本不是什么“朋友无情无义”,而是情义不包括助怨

遗憾的是,这个社会上存在一些糊涂人,常常把“扶危济困”放在“不得助怨”之上,无视后者的禁忌,去贪图前者的道德快感。

这类人最开始会得到抱怨者的高度评价,视其为“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朋友”——这在一片放逐反应中当然显得非常突出。

但是接下去的剧情会飞快的恶化。

因为认定“受损就可以正当的抛弃道德原则”的人是无法止住下滑趋势的,这不会因为你输送点不关痛痒的陪伴和同情就逆转。

如果你给的是真金白银的利益,那么更糟糕——诉说伤害、发散怨毒反而客观上成为了获利的新有效逻辑。

那为什么要去做“努力奋斗”这么脏乱的苦工?

那么接下来的剧情是什么呢?

是ta仍然在继续恶化,ta的危机越来越深,而你却越来越供应不起。

你将一路发展成“骗取ta信任最深、让ta依赖最大,但却在ta最需要的时候抛弃ta的人”。

基本上这个剧情的最后一幕就是“ta反复警告你ta想自杀,而你却冷漠以对”。

毕竟,你在“仁慈”、“热情”方面胜过了世界上的所有人啊,这最后的一幕当然主角必然是你。

你看好这循环路线——对方不断的下滑,你最后一个说放弃,你当然会是对方坠崖前最后一个在场的人。

你想想对方的思考方式,你这时候在ta的眼里是“最大的好人”、还是“最虚伪的叛徒”?

讽刺的是,你很可能看到第二天这人好好的,跟并不知道这一切的新朋友谈笑风生。

这次ta知道不说那些话了,知道不能再瞎搞、再把新的关系搞糟了。

ta甚至还会去向极早就离场、不知道后面剧情的那一帮人去道歉和忏悔,因为不知道后面这些险恶的剧情,ta还有很大的概率真可以修复一些关系。

人家深刻反省、改过自新了呀,现在积极又阳光,着实令人欣赏,当然又是正资产了。

但是作为最后一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先不谈对方是不是有勇气来向你道歉,就说你自己,对方就算道歉了,你还敢恢复关系吗?

你能相信这事不会再来一次了吗?

于是呢?

你算算总帐——

最早离场的那一批“无情无义”的人,既没有承受巨大损失,也没有受到多大怨恨,最后还得到了道歉;

新出现的不知情者,根本没有受到损失,更无所谓怨恨。

你,以为“扶危济困”高于“不得助怨”,受到最大损失,收获最大怨恨,而且最不可能得到道歉。

你觉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自然法则?

你要是不服,你可以试试,看看剧情是不是这么发展。

这个社会机制给你什么启示?

现在再谈论扶危济困问题。

你要健康的扶危济困,需要首先坚持这条铁律——

1)明确声明优先救济在危困之中能克制怨恨、坚持原则的人。不优先救助愤世嫉俗、发散怨毒的人。

看清楚,不是不救助,但是不优先

这种明确的声明自然会对人产生趋避作用,抑制对方在你面前口无遮拦的冲动。

2)少调查、少刺激,避免对方在你面前犯事。

你不当我面犯事,我不会主动去挖掘探测,但你如果当我面搞这一套,那么我已经有言在先,自然照章办事,你不要唧唧歪歪哭哭啼啼。

不得助怨,先于扶危济困。

这不是什么“人情冷漠”、“社会规训”,

而是天命难违